页面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温克坚:苍井空老师的回忆

作者:温克坚 文章来源:公民月刊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11/26/2011 4:39:29 AM

老艾被流氓政府欺负,要交罚款1522万,有人呼吁发起捐款或者借款,为老艾分担压力,对老艾表示支持。一时之间,响应者众多,各种形式的捐款回单,各种插科打诨的汇款留言在微博上大行其道,而向来德艺双馨,为中国人民所敬仰的苍井空老师也适时出手,以一张手执“为艾分梨”的签名漫画,笑容可掬的自拍像来表示支持,这张照片通过更多微博账户的转发,很快席卷社会化媒体空间。苍井空老师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恕我孤陋寡闻,在上推特之前还真不知道苍井空老师。只记得,有天很多推特账户都在谈论苍井空老师,原来是苍井空老师忽然登录推特,众多粉丝争相追捧,那一夜号称推特上的苍井空之夜。后来,推特不容易上去了,苍井空老师在新浪的微博也开通了,如今她已经拥有将近800万粉丝,她在新浪随便呛声,都能引来数千条转发和评论,套用一句最最流行的话——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苍井空了。

苍井空为什么这么红?评论人士韩浩月有同题阐述文章,其中提到,“苍井空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粉丝们的好奇心造成的,虽然关注了也得不到什么真正有趣味的信息,但不关注仿佛成了一个落伍的事情。”,他还说“苍井空之红,还和韩寒等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论有关。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常在网络上装流氓以掩盖自己的真实面孔,苍井空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狂欢的机会。我敢打赌,那些把苍井空夸成”女神“的家伙们,肯定有人压根没看过她的作品,苍井空不过是他们一浇心中块垒的载体而已。”

韩浩月没有说透的是,意见领袖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块垒?为什么意见领袖们要把苍井空当成一浇心中块垒的载体?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块垒,其实并非意见领袖们所独有,而是淤积在每一个普通网民心里,是啊,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呢!政府和官员越来越腐败,面条和房价越来越贵,温州动车灾难调查报告一拖再拖,推特和脸谱不能上,说句话就可能被跨省,被喝茶,而官方却一个劲的要搞文化建设,要建和谐社会…·难怪韩寒会质问:我不知道一个文化人提笔就哆嗦的国家怎么能建设成文化强国,一个因为要避讳常委所以在谷歌上搜索不到李白的国家怎么能建设成文化强国。

其实这个社会里,不管你是农民,小清新,中产,官宦巨贾,社会名流,或者最高领导人,要想活得通气,活得有尊严,都是高难度的事,老艾的经历只不过是无数类似故事中的一个例证而已。因此,一个敏感的人,任何一颗有感受能力的心,长期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郁闷会堆积,块垒会滋生,这是一个多么装的社会啊!这个时候,如果有幸听到苍井空老师的名言:“我脱光衣服躺在镜头前,是为了生存。而你衣冠楚楚的站在镜头前,却只是为了私欲和欺骗。”那真叫掷地有声。

有声就会有回响,这种声音的回响,才是不经意间牵动人们情绪的力量。在内心深处,又有谁不愿意活得更加真实,更加自由,更有尊严呢?在一个价值被覆灭的社会,倡导崇高和道德,那是暴政的专利,是对屁民们的强制消费。生存和真实才提供道德的底线,网民们对苍井空老师的追捧,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粉丝对明星的追捧,而更多表达的是网民们对于一个价值覆灭社会的不满,是对基于真实和人性的正当社会的某种渴望。犀利哥,凤姐等的流行都是基于同样的机理。

事实和真相是可以分离的。事实上,上述苍井空老师手拿照片支持老艾的照片是不符合事实的,那是有心人PS出来的。事实上,类似的假照片很多,苍井空老师对温州动车灾难,对小悦悦事件,甚至对于矿难都曾经以这种形式发过言,表过态,一方面苍井空老师已经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她其实从来没有在场过。当然不符合事实,并不意味就不揭示一些真相。一个“被”在场的苍井空老师寓意着很强大的真相。网民们明明知道类似的照片其实是假的,但是依然愿意疯狂转发,通过层层链条传递的,不是他们对苍井空老师的期待,而是他们对于特定事件的愤怒。苍井空老师以她广泛的知名度和具有对抗伪崇高内涵的符号,成为了某种普遍性社会情绪的最恰当的表征。在幸运和不幸之间,苍井空老师已经成为这种不满社会情绪的载体之一。

这种不可思议的跨界混搭,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以确定的是,苍井空老师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最近和杨澜,宋祖英的合照,以及网友对合照的经典评论就表明了苍井空老师的地位。当然,苍井空老师也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也许某一天忽然就成为了维稳体制的一个敏感词,从此消失在茫茫网络深处。

当然,符号是封杀不完的,苍井空老师的退役,意味着XXX老师的登台,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缺老师。而不管未来会如何演变,等到将来墙塌了,苍井空老师也许可以写篇回忆录,题目是——我是怎样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那一定是一篇热卖的文章。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调查称美“最差密码”中国人也常用

123456被列为美国最差密码 调查称中国人也常用

2011年11月22日01:55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美国2011年度25个最差密码

  1.password(密码)

  2.123456

  3.

  4.Qwerty(标准键盘)

  5.abc123

  6.Monkey(猴子)

  7.1234567

  8.Letmein(让我进)

  9.trustno1(不信1)

  10.Dragon(龙)

  11.Baseball(棒球)

  12.111111

  13.Iloveyou(我爱你)

  14.Master(主人)

  15.Sunshine(阳光)

  16.Ashley(人名)

  17.Bailey(人名)

  18.passw0rd

  19.Shadow(影子)

  20.123123

  21.654321

  22.Superman(超人)

  23.Qazwsx

  24.Michael

  25.football(足球)

  10个中国式最差密码

  昨天,本报通过街头采访普通南京市民、多位IT业人士及进行网络调查,总结出10个最容易被破解的“中国式密码”,包括:

  10个中国式最差密码

  1.123456

  2.654321

  3.手机号码

  4.生日(自己的或家人的)

  5.666666

  6.88888

  7.身份证号

  8.abc123

  9.名字

  10.结婚纪念日

  >>>新闻背景

  美国网站评出年度25个最差密码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19日报道,密码管理应用提供商SplashData总结出2011年度最糟密码榜单25个密码,password排名第一(英文“密码”),123456位居第二。“最糟”意味着最易被黑客破解,上榜的25个密码大多有规律可循,多为键盘上的临近键组合或常见名称。

  password(密码)排第一

  据悉,此次评比中,除“密码”的英文单词password排名第一外,数列123456和分列榜单第二、第三位;由键盘上位置相邻的字母组成的Qwerty排名第四,Qazwsx排名第23位。由于一些网站要求密码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abc123成为榜单上糟糕度排名第五的密码。

  受password一词“拖累”,把其中的字母O改成数字0似乎是个聪明办法,但事实上这个密码也上榜了,名列第18位。

  常见数列111111、1234567、654321、123123及一些常用名字,如ashley、michael等均榜上有名。

  “飞溅数据”称,他们通过分析黑客张贴在网上的数百万个被盗用户名和密码,得出这份榜单。公司首席执行官摩根·斯莱恩因此敦促设置了名单在列密码的个人和机构立即更改密码。

  专家建议常换密码

  斯莱恩说,黑客只是通过反复尝试普遍性的密码便可轻松掌握多个账户,尽管曾多次强调密码设置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人会选择那些易于猜测、安全性较低的密码。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西蒙·埃尔森针对密码设置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定期更换密码;在设置密码时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字符,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等;独立短词应用空格或加下划线;使用网上密码管理程序监管不同账户;不要把所有密码保存在一处,等等。

  密码之祸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36.2%。然而,在网络普及的同时,网络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案例1

  大三男生窃密码,被判1缓2

  今年刚满20岁的沈某是常州某高校三年级的学生。但他却通过电脑里的木马程序连续窃取他人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并将卡内的余额挥霍一空。21日,年轻的沈某在铜山法院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沈某常常在宿舍里上网,通过聊天软件不断和“高手”们套近乎,竟然通过种植木马获取他人银行卡号和密码。沈某通过手机银联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银行卡内资金网上购买产品和飞机机票,再将购买的物品卖出,连续作案两起,诈骗资金1万4千余元。

  案例2

  卡在手里,钱“飞”走36万

  今年7月28日中午,家住宜兴的周女士收到手机短信提示,称其在某网点提了8万元现金,她觉得有些奇怪,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密码也只有自己知道,谁会到银行提现呢?没想到当日下午3时许,她的银行卡又被人刷卡消费了26万余元!见此异常情况,她急忙去银行查询,经核实,当日,她的银行卡被人先后在江阴某银行营业部柜台、ATM机,无锡某珠宝商场,盗刷了总计36万余元。

  侦破中,宜兴警方发现该类银行卡诈骗的重灾区在福建安溪。9月2日,黄某被伏击守候多日的民警抓获。原来,他们是破解了周女士的银行卡密码后,又克隆了她的银行卡,来到江阴取出巨款。

  综 合

  本报调查

  普通南京人如何设密码?

  看到123456成为最差密码,相信不少读者一定笑了因为自己也曾、或者正在使用这样的密码。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南京珠江路,对市民设定密码的习惯展开采访。在出示相关证件后,多位受访者的答案让记者惊讶不已:本以为出入这条全国知名的电子商业一条街上的人们大多是网络“人精”,但没想到,大多数人都是用身份证号、生日或者手机号、固定电话号来充当密码。

  网站编辑小何:用生日做密码,比如780715

  小何是某网站文字编辑,因为工作的需要,QQ号、MSN号、飞信号等聊天工具和各大网站邮箱,小何都进行了注册。账号和网名多起来了,他也经常因为记不住密码而烦恼。

  为了解决账号密码多记不住的麻烦,小何索性把大部分网络账号和密码都统一起来,干脆就用自己的生日,怎么也不会忘。“我现在方便多了,不管哪家邮箱,我都用一个账号和密码登录。聊天工具也都是用统一的账号和密码。所以就不会忘记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账号和密码都统一起来后,一旦其中一个被破解,就等于所有账号和密码都被破解了,小何同样很烦恼。

  图书编辑田先生:密码是手机号,比如516173

  在一家电子城门前,在取得图书编辑田先生的信任后,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网络账号密码就是手机号码。他也坦言,如果手机号码被不法人员弄到,完全可以看见他的QQ聊天内容和邮件。“我大部分网络账号就是我名字的拼音。而密码这些年也都一直没变过,就是我的手机号码。”

  公司员工周先生:密码是身份证后六位

  比如301022

  在南京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工作的周先生说,他的很多账号密码就是从自己身份证中选取的。“我也担心自己的密码多了会忘掉,但是身份证号我记得很清楚。所以我很多的账号密码都是从身份证中选的数字,比如说后六位、前六位,或者颠倒着过来。不过我自己用的最多的就是身份证的后六位。”

  大学生小王:名字的拼音+生日

  比如wangming780715

  记者发现,现在也有不少人是把自己的姓名拼音简单加入账号里,或者就直接用姓名拼音做账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简单地用身份证号、生日或者手机号、固定电话号来充当的。

  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我的密码就是名字的拼音,外加生日,这样好记。我的同学大多是这么设置的,最多换个名字,比如父母的名字、女朋友的名字或者生日什么的。”

  本报调查

  一位IT高人如何设密码?

  显然,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南京市民的密码,其安全性并不高。那么,“高人”是怎么给自己设置密码的呢?昨天,记者经朋友推荐,辗转联系上了国内某知名网络公司工程师、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李先生。

  别人设liming780715 他设LiMing78¥0715

  因为有共同的朋友做桥梁,李先生说起自己的密码并不“隐晦”:“我个人的账号和密码也可以看做是”姓名和生日”的组合,不过可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李先生笑着揭秘:“比如说姓名吧,你也可以用姓名的拼音,如liming,但我一定要把拼音中的声母变成大写,如改成LiMing,这样安全级别就会高很多。另外”生日”这一部分,中间一定要插入点”东西”,比如加入货币符号、特殊字符等,像LiMing78¥0715。”

  也可以用多个家人的生日混搭

  李先生透露,目前破译密码主要通过密码破译工具和猜测密码这两种方式。“如果是破译工具,设置的再复杂也可能被破解。但是防止别人猜密码就完全可以做到,比如在密码里加入特殊字符,如下划线、美元符号等,别人是猜不到的。”

  李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在密码中使用生日或者手机号非常普遍,但是不要简单机械地使用这些数字。“完全可以选取多个家人生日的组合进行混搭作为密码,这样也就自然提高了密码的复杂程度。”

  设置这么复杂的密码,要是忘记了怎么办?李先生说,“我多年的习惯是把一些重要的账号和密码记录在手抄本里放在家里。如果忘记了很快就可以找回来。还要选取自己容易记住的特殊字符加在密码里,就不容易忘记。”

  谢 尧

  什么样的密码最安全?

  中国的IT精英说:数字+字母(区分大小写)+特殊符号

  网上关于如何安全设置密码的说法众说纷纭。但记者采访了多位IT界人士,他们都一致认为要想使自己的密码较为安全,还是在密码中加入区分大小写的字母以及特殊字符最为安全。“密码设置的总体原则是不要使用特别简单的规律。要找你自己容易记住别人又不易发现的规律来设置密码。”一位IT人士总结说。

  “目前除了专业的破译密码工具,主要是通过猜测的方式偷盗别人的密码。因此,要想密码安全,就要设置复杂的密码。我个人觉得目前”数字+字母组合(区分大小写)+特殊字符”的密码最安全。尤其是使用汉语拼音更为安全,因为现在很多的木马破解软件所使用的比对字典都是英文的,汉语它就完全没有办法。”一位IT人士说,“如果是比较重要的账号,就可以采取经常换密码的方式来确保安全。”

  美国专家说:12位密码最安全,想破译要花17000多年

  英语只有26个字母,但标准键盘可以输入95个字母和符号。密码位数越长,就会有更多的排列组合方式,所以黑客猜中密码的几率越低。

  密码长固然安全性提高,但是变得不易记住。综合考虑安全、方便等因素,多长的密码最合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去年8月一项研究显示,12位密码较为适当。

  研究人员假设一名熟练黑客利用计算机每秒能够生成1万亿个密码组合。在这种情况下,黑客需耗费180年破解一个11位密码。但如果用户使用12位密码,以目前技术水平,黑客得耗费17134年才能破解。当然可以更多位,不过对于使用者来说,就非常难记了。

  密码设计好,也得保护好!

  1 软键盘输入密码安全吗?

  网传用输入法软键盘输入密码很安全!而记者也有同感:在炒股时,炒股软件就推荐用软键盘来输入密码。但一位IT业内人士说,这样做也不能完全确保安全。“用软键盘输入密码确实能够做到安全一些。因为软键盘输入主要是防止木马监听键盘,但还是有木马能够通过记录点击位置来截获输入信息。如果软键盘生成的键盘位置不同,这样让破解难度大一些。但软键盘还是不能确保安全。”

  2 倒着输入密码安全吗?

  网传设置密码时把“123456”设置成“654321”,这样倒着输入比较安全!一位IT人士说:“这样做也不安全,因为倒着输入主要是防止别人猜测简单的密码,但是你都想到了,别人肯定也能想到。所以也不安全。”

  3 把密码记录在电脑里安全吗?

  密码太多记不住,就把密码记在邮箱里。“现在网络很方面,有很多人就把账号和密码记录在邮箱里,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因为网站上的东西,网络管理员都能看得见,实际上也存在泄露的危险。”北京的一位网站护理工程师说。

  4 需要绑定手机设置密码吗?

  “现在有很多网站在注册时要求绑定手机号码,这个最好是同时绑定了。一旦密码丢了,可以通过手机很快找回。”某门户网站从业者说。

  谢 尧

  一个微博传言

  键盘能“偷听”银行密码?

  日前,@湛江公安通过微博发布了一个【安全提醒】:如果你去网吧上网,看到多一样配件(如图所示)连接到你的键盘线上面,请不要使用这台电脑。这个东西可以记录你所有的上网键盘操作,同样可以记录你的银行账号密码。

  图中小小的转换器,果真能监听键盘的操作?广东的一位资深电脑技术人员李胜观察图片后表示,从图片上看这个更像是插头的转接器,难以确定是否具有侦听键盘功能。他解释,现在侦听键盘操作可通过软件和硬件等多种手段实现。若是使用硬件手段,侦听设备只有U盘大小,非法制造商可以按照购买者的要求制成所需形状,如伪装成U盘插在U SB接口,甚至是放置在机箱内,用户根本无法依靠外观来辨别和发现,难以防范。

  另外,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市面上也有公开出售的侦听键盘软件。经销商声称,运行时完全不可见,不会被电脑使用者察觉,功能包括捕捉所有即时通讯的聊天记录、抓取用户密码、记录下电脑的所有按键和键盘录入操作,还有定时截屏功能。而这样一款软件的价格只需50多元人民币。可怕的是,购买这些监听软件无需提供任何身份验证和真实信息。

  而对于这些监听装置的私下偷偷销售,警方表示,这是完全违法的,将予以严格查处。

  南 都

中国式”最差密码”揭晓 abc123、123456使用频率高

2011年11月26日 07:27:06

来源: 光明日报

近日,美国密码管理应用提供商SplashData总结出2011年度最差的25个密码,password超越123456荣登榜首,“密码”本身成为密码,着实有点滑稽。其他上榜密码还有12345678、qwerty(键盘)、abc123等,据悉,此份排名结果是基于黑客在网上公开的数以百万计的被盗密码而得出的。

国内网络安全厂商瑞星公司随即公布了一项针对密码强度的研究结果,来源包括网上流传的各种资料表,以及钓鱼网站收集的用户密码列表等,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式“最差密码”榜单。我们惊奇地发现,中美网民在某些差劲密码上“英雄所见略同”,诸如abc123、123456、12345678、iloveyou,而这份榜单中的xiaoming、wang1234和qq123456等则很有“中国特色”。安全专家建议,涉及金钱和隐私的账号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尽量使用“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形式,避免以生日、姓名拼音、手机号码等与身份隐私相关的信息作为密码,不要在多个网站使用相同的密码和用户名组合。如果你不希望黑客频繁光顾的话,还是尽早“创造”一个高强度的密码吧!(战钊)

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安替:用推特“直播”历史

作者: 东西合璧 2011年11月13日 17:16



图为twitter @RealTimeWWII 的头像,也是中文账号@RealTimeWWII_CN 和新浪微博 @RealTimeWWII 的头像

安替

24岁的牛津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科林森(Alwyn Collinson)对历史特别是二战史的热爱,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而且还是感情上的。他的祖父曾经作为英军,在1942年2月在新加坡沦陷时被日本侵略者俘虏,此事影响了祖父的后半生。他平时在牛津市的城市信息中心网站工作,但他决定离自己的二战史更近一步。

今年8月31日,他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开设了@RealTimeWWII 账户,开始每天准确按照72年前的时间,“实时”直播二战事件,每天十到四十条。1939年8月31日,是波兰入侵德国的前夜。当年第二天凌晨4:40,德国空军轰炸波兰边境城市维隆,掀开了整个二战的序幕。第一条推,科林森写道:“党卫军部队扮装成波兰人,正在攻击格莱维茨电台站,为德国攻击波兰制造借口。”

他的直播,可不是简单的历史大事记。他充分运用图片、目击人口述、多国多元视角,来给网友一个非常现代性的立体认知。例如11月10日推文:“新纳粹布告:由于黄金供应紧张(用于支付德意志外债),德国婚礼所用的戒指从现在起必须用钢铁来造。”“挪威方面,诺贝尔委员会已经宣布,由于欧洲大战爆发在即,今年不会颁发诺贝尔奖。”

他先是提前几天准备后几天的推文,然后用定时推软件SocialOomph来按照准确发生的时间来自动发推,这样可以非常准确地让在欧洲读者有穿越时间机器的感觉。

这个“直播二战”项目,他一直会坚持到1945年同盟国胜利。项目已经得到了英语主流媒体的关注,该账户已经有83800人订阅。志愿者帮他的项目翻译成了俄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11月10日,《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国译者、译言网也正式把这个项目同步翻译成中文。中国读者可以从推特上的 @RealTimeWWII_CN 和新浪微博 @RealTimeWWII(直播二战)账户上看到中文版的二战“实时”报道,他们还会每周整理翻译成文,让那些不天天跟推特和微博的网友,也能看到完整的二战记录。

这个牛津毕业生的业余项目,其实在回答近期常常听到的对这个时代的质疑:微博客让人有随时表达片段信息的欲望,已经成功地遏制了人们写博客长文的冲动,那么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是否会让我们更无法保存对历史的记忆。

科林森的做法和收到读者的热烈反馈正好展现了新媒体用连续的碎片可以重现历史,能让更多的人以更加多元、甚至全新的角度来理解72年前的历史,的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任何正规的历史教学都无法做到的。未来的6年中,十数万读者每天阅读的信息门户(时间线)中,不断夹杂着准确的72年前的故事,我们不是在学习二战历史,而是在某种程度亲历二战。

在中文版“直播二战”推发布之后,中国网友立刻提出了一个问题,科林森提及的二战只是欧洲战场,中国自1937年卢沟桥事件开始的八年抗战,作为远东战场,也是二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么没中国人能做一个“直播抗战”的项目?甚至“直播朝鲜战争”、“直播文革”?推特上的确有人做过直播中国历史数月的努力,但对于从抗战到文革的中国大型历史事件“直播”,恐怕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人愿意做,而是对于历史事件的达到每小时细节准确、无误甚至意识形态解释的共识,整个大陆历史学界都没有交出合格答卷。

“编年史”、“年谱”其实是中国的创造,《春秋》是世界最早的“直播历史”记录,可惜太过于粗线条,准确度到月。但到了近代中国,实事求是反而有了政治上的危险。科林森是站在了整个英语二战研究者们的巨人肩膀上。当整个西方学界对二战研究已经到了现有成果完全可以让一个24岁的毕业生来做以小时计的历史重现的时候,中国对抗战、朝鲜战争和文革的研究,还在基本史实上牵扯不清的阶段,实在让国人感到汗颜。

其实任何一个夸耀自己熟知历史的学者或者爱好者,都可以用科林森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识:你是否能现在就用微博客,每天直播你研究的那段历史?(作者系哈佛尼曼访问学者)

编按:该项目持续招募译者和愿意维护账号的志愿者,请加入译言直播二战项目组,联系组长。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杜君立:柏林墙定律

作者: 杜君立 | 2011年11月08日 19:35 | 栏目: 一般分类

(1716) 点击 | (44)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dujunli.blshe.com/post/16372/732448



自从1989年以来,每年的11月9日,全世界都在纪念柏林墙的倒塌,除过中国在搞消防宣传。2009年11月9日适逢20周年,柏林墙倒塌纪念活动的主题形式是一个巨大的多米诺骨牌装置——延绵5公里的多米诺柏林墙,这让人不禁联想起1989年哗啦啦似大厦倾的共产主义专制集团。

在共产主义将要到来的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军队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约占当时东德总人口的八分之一。1961年6月15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乌布利希还说:“没有人企图建立一座墙”;但两个月之后,即8月12日,乌布利希就宣布了建柏林墙的决定,“为了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这样做。”

1961年8月13日凌晨,就在铁丝网建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最后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这一瞬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摄影记者彼德·列宾定格,这张流传极广的照片成为20世纪人类政治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这名士兵的名字叫康拉德·舒曼,在“舒曼的一跃”之后,他迁往巴伐利亚小镇钧茨伯格,30年间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他说,当他知道柏林墙倒塌之后才真正感觉到解脱和自由。这个幸运而又不幸的舒曼最终仍被痛苦淹没。

在一个奴役年代,柏林墙只能阻断来往,却阻不了人心的向往,于是翻墙奔向自由成为东德人前赴后继的悲剧,有1200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似铜墙铁壁的旧制度,早已被各人自由的意志击成千疮百孔。面对这个法西斯政府建立的“反法西斯防卫墙”,人们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德市政厅的柏林墙前发表著名的演说:“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

1989年11月9日,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将这个象征着共产主义极权专制的柏林墙推倒。柏林墙的倒塌被日裔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称为“历史的终结”;福山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坚持认为,正是戈尔巴乔夫拆除了柏林墙。对民主德国来说,“名义上是民主,实质上是专制;名义上是共产主义,实际上是法西斯主义;名义上是为人民服务,实质上是为自己服务;名义上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实质上是反民主自由隔离墙”。

正如奥巴马所说:柏林墙的倒塌是对暴政的谴责。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塌,人们突然揭开了东德专制统治下种种不堪入目的内幕。东德秘密警察系统严密监视和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论,建立了庞大的系统的监视告密制度。人们互相监视,互相揭发,所谓有问题的人的一言一行就这样被监控起来。在秘密警察的档案里,人们发现了妻子告密丈夫,儿子告密父母,同事互相告密,广受尊敬的艺术家文学家原来长期向秘密警察告密。东德的专制政府用德国人一贯的认真精细严密作风来实施这一控制人民的警察系统。他们记录下那些受怀疑的人们的言论、日记、电话交谈、个人爱好、家庭关系等等一切细节。他们甚至首创了保存人们的气味的技术,秘密地不为人知地用专门材料收集各人的气味,密封保存。这样的气味可以有效保存二十多年。到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用现成的气味让警犬捕捉任何他们想找的人。这样的一个专制独裁系统又一次让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在所有的共产主义专制语境中,只有“人民”或“群众”,而没有“公民”和独立的“人”。作家克里思·马修斯在《硬球》中评价前东德时说过一句话:“那是一种美化抽象的民众、却对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无动于衷、肆意羞辱的体制。”影响了当代波兰历史的知识分子米奇尼克曾说:“极权统治的实质就是消除一切自发的政治生活,把社会中的人分裂成一个个原子,其目的在于使每个人只能孤立地面对整个制度,从而使人感到形单影只,而且往往茫然若失,敢怒不敢言。”为什么没有人挺身而出捍卫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什么民众面对暴政束手无策?一个从纳粹集中营劫后余生的德国神父如是说:“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如果说雷峰塔是女人的诅咒,那么柏林墙就是人类的诅咒。22年前,专制的共产主义阵营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土崩瓦解,正像一场巨大的政治多米诺骨牌接连倒塌,全世界自由的人和向往自由的人都为之欣喜。只是在中国,坦克和军人成为这场正义大潮之中的中流砥柱,使红色中国成为摇摇欲坠的共产主义砖制大厦硕果仅存的独木。22年前,东德以奥运金牌大国闻名;22年后,统一的德国成为富裕文明的人类理想国。22年前,东欧的共产主义集团作鸟兽散,从此淡出中国官方的媚体;22年来,他们陆续融入欧洲大家庭,成为人类最民主的一个族群,而他们的经济水平同样使中国难以望其项背,东欧各国人均GDP是中国的数倍。

在2008年《经济学人》杂志推出的世界各国民主程度排名中,捷克排名19;中国排在第136,好在还不是孙山,后面有缅甸利比亚和朝鲜;在卡扎菲处死、昂山素季自由之后,中国只能与地狱般的朝鲜沆瀣一气相濡以沫了。22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坚持中国特色柏林墙路线的国家。中国的柏林墙随着民众日益增长的怒火,还在以维稳主义的暴力方式不断地加固加高。互联网启蒙的数亿中国网民成为世界仅存的“翻墙”群体。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国家,谁都可以办报纸,唯独政府不可以,而中国恰恰相反。

在柏林墙时代,红色中国被封闭在一个更大更高更森严的“柏林墙”内。“逃港潮”成为中国无法掩盖的悲剧和罪恶。在公开的文件里,“深圳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1954年到1980年,官方明文记载的“逃港”事件就有56.5万多人次。1979年5月7日,毗邻香港的20公里海面上,漂浮着数百具尸体,惨不忍睹。不少中国人去珠江中练习游泳,以便日后“逃港”派上用场。不少孩童从小便被家人教育“好好练身体,日后去香港”。这些人背叛祖国,甘愿去接受洋人的统治,无疑是对社团最大的嘲讽。1964年,瑞士记者斯塔奇在《大墙之内的国土》中说,中国除了那道著名的长城之外,还有层层叠叠的无数道无形的墙,将中国紧密地包裹起来,与外界彻底地隔离开来,那些无形的墙委婉地说就是所谓的“竹帘”,但这种“竹帘”比铁幕更严密。从签证、旅行社到陪同你的翻译、会见你的官员与群众代表,所有这些手段与人,实际上的作用都不是让你看到什么,而且是想方设法让你看不到什么,或者说,设法只让你看到他们希望你看到的东西。任何西方人只要一进入中国,就进入了一种真空,所见所闻的一切,都是为你导演好的。

毫无疑问,户籍隔离制度是中国最古老的柏林墙。户籍制度由秦始皇首创,毛万岁发扬光大,把中国人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这一伟大创举,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被中国官方奉为圭皋。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这两种不同的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所受到的公民待遇判若云泥。不仅人权待遇差之千里,甚至在同样的事故中,两种人的生命价值也“同命不同价”。在每一个开学季节,每一个中国孩子都被按户口分为城市人和非城市人。前者可免费进入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后者则连其最简陋的学校亦被拆毁。对很多非北京户口的孩子来说,就是考出更高的分数已无法进入北京大学。在安徽,15079名考生才能有一个考上北大;而在北京,每287个学生中就有一个人能考上北大。在这种柏林墙之下,北京人的精子比安徽人的精子所获得的公共教育资源要高出50多倍。持续的社会资源畸形分配,使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降至如今的1%.被隔离在权力底层的中国农民已经彻底丧失了社会上升的正义管道。

对国家主义的既得利益群体来说,体制内外隔离制度是当下中国最伟大的柏林墙,并因此衍生出富于中国特色的“维稳主义”。体制的特点就是垄断暴利低效无能傲慢冷酷,与艰难生存的体制外民间截然相反。封闭化世袭化的体制控制了这个国家的一切权力和财富,食利自肥,对体制外民众刻意去公民化和愚化,将其视为“不明真相”的群众、“普通老百姓”等等傻瓜一族,以严酷的暴力予以防范和迫害,层层壁垒,步步设防。国家福利制度的阳光只限于体制内,体制外民众只能向市场自行解决,国家还要乘机敲诈勒索,教育、住房、医疗等等莫不如此。

柏林墙是一种人为的政治隔离制度,基于一种深刻的分裂和不信任,甚至是仇视。人视我为草芥,我视人如仇寇。孙立平教授曾经指出,1990年代后,中国社会进一步走向断裂,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实际上这种断裂就是一种分裂,因为制度和体制导致的分裂。贫富落差只是表象,公平和正义的缺失使中国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深层分裂,而这种制度柏林墙就是其根源。它一方面堵死了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路径,另一方面保护少数人继续垄断享有这种养猪体制的天生幸福。一方为刀俎,一方为鱼肉。不可混淆。

《左传》曰:“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墨子·七患》中说:“城者,所以自守也。”墙是人类最反自然的发明。一个法国旅行家看到中国长城后说:“这是一项由长不大的孩子在专制君主的驱使下完成的工程。”卡夫卡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中国的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他将长城看作帝国的隐喻,“最为含混不清的机构莫过于帝国本身了。”修筑长城并不是防御匈奴,而是使帝国这个庞然怪物展现出它荒诞惊人的神秘和力量。人们可以从金字塔了解埃及帝国,从角斗场了解罗马帝国,从万里长城了解中华帝国,疯狂的建筑往往象征着帝国内部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结构。从长城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最热衷于墙的国度,墙外套墙,墙里有墙,层层叠叠,篱樊重重。在这个国家当下,每个不幸出生在墙外的人都在想尽办法钻过这个柏林墙;每个出生在墙里、高高在上的“上帝选民”都为高高的柏林墙而感到安全和骄傲。对无数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体制就是中国的柏林墙。

所谓“柏林墙定律”,就是专制必然失败,民主必然胜利,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民主者昌,专制者亡。做恶者总是以为他可以永远做恶,正如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所说:“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从奇奥塞斯库到卡扎菲,历史总是对柏林墙定律的一次次重复;柏林墙没有倒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它会倒塌。只要是柏林墙,它必然要臭名昭彰地倒掉。但只要柏林墙还在,就会有无数恶棍以柏林墙的名义作恶,他们甚至永远也不相信自己会被正义和历史清算。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都20多岁,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9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此前的二战中,盟军对德国党卫队成员一律就地处决,而不用上报;理由是党卫队员不是军人,没有战俘待遇。战争结束后,曾有人提出党卫队等同军人的疑问。时任纽伦堡军事法庭首席审判长那瓦伦斯淡淡地说:“军人不会对内开枪,不会屠杀国民,不会忠于某个政党或个人。所以,他们是匪徒,不是军人。”

从某种程度上,今日之朝鲜与当年之东德最为相似,甚至更严酷,三八线将一个民族惨痛地割裂开来。一波又一波的“北逃”浪潮仍在继续着当年的柏林墙悲剧,而中国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帮凶角色,很多逃出北朝的人又被中国送回去,被一个专制极权以叛国罪处死。金正日和卡扎菲都生于1942年,年龄相同,两人的国家都高举反抗“帝国主义”美国的旗帜,互称对方为“盟友中的盟友”。朝鲜强烈谴责美、英、法联军空袭利比亚。好不惊奇,朝鲜对卡扎菲死亡的这个世界性新闻严密封锁,如当年萨达姆被处死一致。为了保证滴水不漏,朝鲜当局在卡扎菲死讯传出后立刻成立了专门负责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的综合检查机关“109常务”,展开了大规模的“万能胶桎梏”工作,甚至连干部们专车上的收音机也被无条件收走,并用中国的万能胶将收音机、电视机频道全部固定。朝鲜境内除了能收听到国内有关体制宣传的广播以外,无法接收到任何电波。

陈光诚,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国公民,让一个将权力延伸到村庄和街道的体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见中国柏林墙之恐惧和脆弱。据说在船要沉之前,老鼠总会最先逃命;在天文数字的维稳暴力下,无远弗届的官吏们(裸官)和精英们纷纷携黑金出逃或送妻女移民。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为其国外的妻女在瑞士银行存款28亿美金,而它只能算是中国这艘破船上小老鼠。作为柏林墙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块残垣断壁,中国注定也逃脱不了“柏林墙定律”;因为人心向善,人类世界不会永远容许一个不正义的利益集团继续做恶;否则,那将是人类的耻辱。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借口来践踏良知。无论什么时候,人的权利永远高于政治的权力,政府只是民众豢养的一条狗,人类不可能永远甘心用自己的血汗饲养一条疯狗。人类数千年文明史证明,自然法永远高于国家法,这就如同天永远高于地,是不言而喻的。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在他的新书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外人看来或许有很多是奥妙难解的,再加上多年封闭和极权体制使之变得更为神秘,但我实在难以相信,难道这种不透明度就可以让中国在自己的盟友内或世界上称孤道寡吗?”

陈锦云:暴政是老百姓成为“带路党”的直接原因

发布时间:2011-11-08 09:16 作者:陈锦云



【图1】0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皇城,皇帝的子民们竞相扶逃命。当时的清兵和义和团兵不下20万,大清和八国联军比例约10:1。装备上清兵一样不缺,而八国联军的重武器还不如守城的清兵多。然而清兵逃了个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长衫的百姓,也留下了这张真实的民众竞相扶梯相助八国联军的照片。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守卫天津的直隶提督聂士成请求周边义和团支援,谁知义和团却见死不救,眼睁睁的看着清军与洋人血肉相搏,清军寡不敌众后撤时,率先撒丫子逃跑的恰是天津义和团。更可恶的是,天津义和团还趁清军力战不支时,从背后攻击清军!原因仅仅是为了报聂士成的“私仇”,哀哉,可怜数千清军,一面要抵御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一面要防着义和团的大刀长矛。当天津保卫战打到最激烈的阶段,又快马飞报聂士成,说义和团抄了他的家,把聂士成老母亲在内的全家老少杀得一个不留,聂士成听了顿了一下,只平静的说了一声“好。”然后肃穆的整好衣冠,向对面的八国联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决死的进攻。最后,聂士成战至全身破碎,德军将他的尸体用毛毯军旗包裹好恭敬地交还给清军。聂士成尽了一个军人的天职。而今天的历史教科书,写满了“义和团英勇保卫天津”的传奇。

聂士成始终认为义和团不可能“扶清灭洋”,救国于危。他曾亲自观看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表演,当场揭穿了农民们的把戏:先装枪弹,再装火药,发火之后,火药在前,只见烟火喷出,枪弹不是被火药推出的而是带出的,所以伤不了人。聂士成当场杀了那个搞骗术的农民。当清廷为了对抗洋人而宣布义和团为“义民”时,义和团向清廷提出的惟一条件是:杀聂士成。今天的人说起那段历史,仿佛中国人都痛不欲生,甚至匪夷所思,感觉突然从康乾盛世的神仙生活中掉到无比苦难的地狱了,中国人民也空前地爱国,空前地支持满清政府对外作战。事实并不是如此。别的不说,至少,在洋人与满清作战的时候,满清的老百姓,对于统治他们的满清,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老百姓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看朝廷和外夷的战争。

说到鸦片战争,教科书中总是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人民投入反抗侵略的战争。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并没有组织反抗。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只是在三元里,人们听说英军强奸当地女人之后,三元里的百姓才投入战斗,但这与保卫满清国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之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

尤其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百姓、旗人等乘火打劫,皇家珍宝被洋人和当地百姓抢劫一空。百姓并没有对于皇家的财产产生什么爱戴之心,手下留情。对于洋人放火烧毁圆明园,老百姓也不会表现出什么愤怒。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争夺江山的战争,什么时候何曾是杀人放火的勾当呢?把被征服者的宫殿一把火烧掉就是胜利的最好证明,中国历史就是在不断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建宫殿,不断地在战火纷纷中烧宫殿的轮回中循环的。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捕获的英法“侨民”十八人虐待致死为口实,照会清政府:“圆明园者,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野蛮地命英军于10月18、19两日,将北京西北郊的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园林焚为灰烬。



【图2】这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地点在广渠门一带,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此地属于市郊。联军正在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2个小时解决战斗——可以肯定,爬下水道绝对有人带路。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按照今天教科书上的解释,八国联军打进京城,应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才是,京城百姓起码应该和慈禧太后一样四散逃亡躲避战火。然而我们从照片中,却没有看到百姓表现出怕的样子,而是袖着手,抻着脖,平静地围观,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看热闹神态。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虐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以前我真不明白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烧杀抢掠,而围观的老百姓脸上面无表情,根本看不到恨意。看看现在,全明白了,英法联军烧的那是我们想烧不能烧的;抢的那本来也是我们被抢走的;杀的原本就是我们都想杀但杀不掉的。我们何恨之有??!



【 图3】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独轮车队为联军把粮草送进城。

老百姓的冷漠,今天的爱国者们或者会否认,或者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者要痛斥他们是汉奸,觉悟不高。事实上,对于苦难深重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他们在数千年中的宿命就是被一伙伙的强盗强行统治。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对于百姓的关心程度并不会超过一个强盗对于自己保护对象的关心程度。地域辽阔的这个国家,是统治者的私产,人口众多的百姓,其也不过是给统治者生产财富的苦力,给统治者保卫江山的兵源。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是哪些人当政,老百姓的这种宿命是无法改变的。作为蒙古征服者的元朝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但是出身于同样是老百姓,而且是汉族人的朱元璋也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至于后来的满清统治,是通过残酷屠杀和恐怖,强加在汉族人头上的外来统治者,异族征服者。执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血洗扬州嘉定,将猪尾巴作为征服和忠诚的标志强加在中国人头顶的耻辱,在洋人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或许并没有完全忘记。

与远方入侵的英人法人相比,高高在上进行高压统治的满清统治者又何偿有更大的合法性。所以,当鸦片战争打响的时候,老百姓冷漠地看满清和洋人开战,甚至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看昔日不可一世的凶残的满清征服者压迫者被更为厉害的洋人打的人仰马翻。这或许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呢。对于苦难深重的老百姓来说,既然被奴役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宿命,被洋人奴役,与被满人奴役,有什么不同呢?据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看清军失败的笑话时,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国家不过是统治者的私产,是人家的国家,朝廷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这样的国家,朝廷,官府,与老百姓何干呢?爱国爱官僚,凭什么?



【图4】当地民船组成的运输船队通过白河往北京为八国联军运送物资。

1894年日军轻取东北重镇九连城,驻守此处的清军闻风而逃,九连城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迎接日本军队,纷纷拿鸡和猪献给日军,有人请求为日本军队效力。日本著名间谍学者、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拟制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告示《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说,「满清氏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於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号召中国人「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於境外,起真豪杰於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日本人当然是包藏祸心,入侵中国并不是为中国人的解放。可是,这样的宣传非常有效,不少百姓真的是打着旗子欢迎日本人的。老百姓是受了别有用心的日本鬼子的欺骗蛊惑,可是这也说明当初的满清统治者是如何的不得人心。当统治者以国家为自家俬产,当统治者是强加在百姓头上的征服者压迫者的时候,作为被奴役对象的老百姓肯定不会热心替这样的国家或政丨府卖命。这个逻辑是最简单不过的。慈禧太后居然一口气向全世界十一个强国宣战,这摆明了是发神经,大臣们不反对慈禧太后发神经,但你发你的神经就算了,少把大家全都扯进来。遂有李鸿章密电各地督抚:

“千万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无信,各国咸来问讯。以一敌众,理屈势穷。俄已据榆关,日本万余人已出广岛,英法德亦必发兵。瓦解即在目前,已无挽救之法。初十以后,朝政皆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宫所出者,将来必如咸丰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诸大帅须以权宜应之,以定各国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李鸿章的意思是,这大清国算是完蛋了,大家就甭指望了,现在大家只能靠自己,要小心别沾上义和团,让他们将你们这些督抚卖给洋人,大家齐心协力,保住东南,算是给这个民族留下一点希望吧……于是各地督抚纷纷在由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元老级别的重臣们搞出来的“东南互保”协议上签字,表明当地不介入这场乱子,由着慈禧太后一个人陪着洋人们玩去吧。

来源: 作者博客 | 来源日期:2011-11-07 | 责任编辑:程仕才

2011年11月6日星期日

刘迪追思会发言实录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来稿)

2011年11月6日上午,刘迪追思会在北京召开。

参会人员都是刘迪生前的亲朋挚友,同学故交。其中有曾与刘迪一起参加1976年“四五”运动和“八九民运”的同仁、原《北京之春》编辑部成员和原《今天》编辑部成员,以及刘迪生前长期担任志愿者的“自然之友”代表等。谢小玲代表弟弟谢小庆参会。刘迪夫人张永冠女士和刘迪姐姐刘卫平女士代表家属到会。

追思会由毕谊民(小毕)主持。刘迪姐姐刘卫平女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刘迪的成长经历。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与刘迪相处的岁月和经历的人生,表达了对刘迪的深切思念与崇高敬意。原《之春》主编周为民讲了那个时代的民主精神与理想的追求。陈子明、曹思源、马波(老鬼)、徐晓、程玉、孙名、贺延光、孙庆祝、张平等人回忆了刘迪感人的故事,以及他为实现中国民主所做的贡献。刘迪青少年时代的同学王骥回忆了刘迪在学生时代和文革中的经历。“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教授介绍了刘迪参加社会公益的事迹。刘迪夫人张永冠女士讲了与刘迪相伴的人生和最后的时光,并对所有关爱刘迪的朋友表示真挚的感谢!

与会者一致感受到,怀念刘迪,不仅是对死者的赞赏与评价,更是生者反思自我的机会。在当下物欲横流和信仰缺失的社会环境中,更显示出坚持理想的追求、人格的高贵和信仰的恪守是多么重要!与会者表示,要向刘迪一样,为实现中国民主化进程,尽到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会议主持人:

毕谊民(原《北京之春》编委,四五运动与八九民运参与者)
与会人:
张永冠(刘迪的夫人)
刘伟平(刘迪的姐姐)
周为民(原《北京之春》主编,四五运动参与者)
邵明瑞(原《世界文学》杂志社)
杨东平(“自然之友”理事长)
陈子明(原《北京之春》编委,四五运动与八九民运参与者)
王之虹(生前友好,陈子明夫人)
曹思源(生前友好,独立学者,并代表夫人陈彬彬)
徐晓(前《今天》编辑部成员)
李鸿桂(前《今天》编辑部成员)
程玉(前《今天》编辑部成员)
老鬼(马波,《血色黄昏》作者)
张丽娜(生前好友,老鬼夫人)
王骥(刘迪小学、中学同学)
谢小玲(生前好友,谢韬之女,并代表谢小庆)
贺延光(著名摄影师,四五运动参加者)
张平(原《北京之春》编辑部成员,四五运动参与者)
孙庆祝(原《北京之春》编辑部成员,四五运动参与者)
孙名(生前好友)
张爽(生前好友)
黄河(独立学者)

毕谊民:

为刘迪静思一分钟。礼毕。

今天来的都是刘迪的至亲好友,跟刘迪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相伴人生,刘迪给我们这些人带来了快乐。刘迪的一生,清纯透明,豁达大度,飘逸潇洒。刘迪是一个很注意社会道德和责任的人,是很看重朋友的感情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本真的人。这些年我们和刘迪相处,大家都从他身上,从不同的时间段得到了人生的一种感悟或者一种彻悟。

今天到会的有刘迪同学发小王骥,他和刘迪一起在学校度过了清纯的年代。这里也有和刘迪在西山插队住在土窑洞里边、面朝黄土背朝天战天斗地苦赚工分的伙伴;这里也有在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中与刘迪一起为着中国的民主、法制一起呐喊的热血青年;这里有和刘迪一起为着中国的民主宪政进程,不遗余力地奉献的志士仁人,还有刘迪的亲人故友,刘迪的生死之交,刘迪的红颜知己。刘迪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从刘迪身上也得到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追思刘迪,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我们自我情怀的一种感念。

今天还有些人因故没有来,张思之张老特意让我代表他向刘迪的家属表示慰问。还有能没来的我也转达一下他们的慰问,黑大春、肖远、鲁丽玲、王捷,还有闵琦和他的夫人、、、就不一一点名了。

程玉有个建议非常好,刘迪是个很快乐的人,很happy的人,我们追思也不能悲伤。不管什么人,跟刘迪在一块儿就能享受人间乐趣,跟他聊天,有些奇谈怪论,你又驳不倒他。今天我们追思会,大家从各个角度聊一聊和刘迪的故事,他的为人。我们想到他很沉痛,但是今天我们用具体的故事把我们和刘迪的交往说一说,可能有很多故事大家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埋在各人心中,今天要当宝贝一样献出来。

78年我在《伟大的四五运动》写作组,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组织召集编写的是“童怀周”,有十几个人参加了这个工作,其中有郑晓龙,严江征、李舟生还有严家其等人。我们搜集资料,找已经平反的参加“四五”的人士,当时我们见面都在这个时候,周为民、陈子明、王军涛、贺延光、孙庆柱等等。还有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到各个机关去调查事件过程,比如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我和严江征去的,手持盖着大红章的北京出版社介绍信,去公安局查受迫害人士,你抓了多少人呀?这些人现在是怎么处理的?据我们了解还有人给关着呢,例如北航的一个人,他因为天安门“四五”事件进去的,但给他打了别的罪名,我们后来写内参以后,这人给放了。聊起刘迪,预审员说起两个事情,刘迪在里边,人家说好在哪儿?他这个人从来不说违心的话,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有些人在里面还要检讨怎么样的,他不是这样。再一个是什么呢,因为刘迪的事,而且还把他父亲牵连进去,因为没抓到刘迪,就抓他父亲。他父亲在里边就说了,我为我儿子感到自豪。

“四五”小平上来以后,先给“天安门事件”平反,回来的老公安都是受迫害的,从干校回来。这些老公安对“四五”对这些人同情,有敬意,他们也是深受其害。他们也特别崇尚这些人的献身,你们这些人上广场去了,促使了“四人帮”的倒台,有你们的功劳,我们被解放也有你们的功劳。他们是这么谈的。对这“四五”些人有尊敬和感激的心情,就把预审的情向我能提供。

那时在刘迪家住的时间比较长,他夫人张永冠在廊坊上班,一周回来一次,我和刘迪朝夕相处,还住在一个屋,当时我和刘迪同居的时间要超过他夫人,但是他对我一点没有讲过他父亲。我就知道他家庭环境很好,父亲是教授,我还是听别人说的,当时一月就好几百块钱的工资。刘迪是一个内敛的人,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不是拿来炫耀。我对他家庭的了解是在以后,才知道他父亲有这么大的成就,对社会对人类有这么大的贡献。

刘卫平:

我想说这么几个方面,他是4月份生病的,8月份住院,10月份就去世了。10月18日夜里23点51分去世的,走的时候很平静。他住院时间很短,后期非常虚弱,当时也没有力气跟大伙儿谈话,甚至也没有力气去听别人说话,也就不愿意朋友们去看他。我在这儿就代表他对大伙儿表示歉意。有些朋友想看他最后没来得及去,希望大家记住他和大家在一起的好的时候,那种美好的时光。我女儿说,我们家族只有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为社会做了事情的,一个是她姥爷,就是我和刘迪的父亲刘隽湘。他是在北京和平解放前,中断学业从哈佛回到北京,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和平解放后,单位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政府的手里,属于功臣之一。再有我女儿讲,她的大舅舅刘迪,“四五”时在天安门做的事情,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说我是赶上了,如果别人赶上了也会这样做。而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中能做一件事就很不简单,即便是赶上了,他也是做了这件事情。后来他也是帮助了一些朋友,或者说和朋友交往中给大家一些阳光,一些亲切,一些正气,使得朋友们爱他想念他。我觉得他没有白来一世,希望大家能把和他交往当中做的一些事情能够珍藏在自己心里,也传递给我们亲属。我的女儿有孩子。刘迪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子女,我女儿说,她的孩子也是刘迪的后代,不管他们将来在中国还是在什么地方,她都要告诉她的孩子他有一个舅爷爷。我跟他也说过,我的孩子的孩子也是你的后代。希望能继承家族的血脉,民族的血脉,传承下去,不管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血脉不绝,我小弟弟的儿子也是他的后代。

非常感谢大家,上次送别时就很庄重,大家都想念他爱他,为他做了许多事情,再次感谢大家。

周为民:昨天和小毕聊了《北京之春》的事,我们和刘迪和在座的很多人,这个联系是因为“四五”运动,后来才有了《北京之春》。《北京之春》这批人最大的特点是两个:一个是大部分人参加了“四五”运动,被抓的这批人。第二呢,这批人大部分还是共产党的子弟。在《之春》的人里,没想到刘迪是第一个离开我们的人。这两年参加追悼会的次数比较多。前几年是送我们的叔叔阿姨、父亲母亲。这几年又开始送我们的同辈人,前年是老包,去年是白南生,没想到今年这么快刘迪就离开了。《之春》那段时间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在刘迪家里印刷《北京之春》的后几期。《之春》最早在吕嘉民家里印过,后在闵琦家里印,后来就跑到刘迪家里印。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刘迪那时正在准备考研究生,那时印的也慢,大概两三天才能出一期。刘迪把考研究生的时间耽误了,因此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学院里去,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就在想,我们《北京之春》的人走到现在境遇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在体制里,大部分在体制外,还有在境外的。我现在算职业经理,像子明现在还受到各种限制,还有一些也分道扬镳了,相互也再不联系了。我们这批人,刘迪算是很特殊的,有刘迪的时候就有笑声就有欢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所以我也希望今天这个追思会能够如刘迪所愿,不要开成化悲痛为力量式的会。

我还有感触就是,我们这代人呀,从反思起来看,还有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毛年代的痕迹。尽管我们也很清楚坚决地反对这个东西,但是不知不觉的在自己身上还有很多那个年代的东西,在这批人身上反映得还很充分。

小毕、大姐都讲了,“四五”运动,刘迪被抓时他父亲也一块儿被抓了。他父亲很自豪地对公安人员说,我很自豪有刘迪这样的儿子!很了不起,真的,有刘老先生这样的人才有刘迪。中国民主的路可能会很长,很艰难,我们这代人反思自己,还要做很长远的准备,希望传承下去。大家啊,保重自己的身体,使朋友之间有更长久的友谊和回忆,对社会也有更长远的作用。我特别感到几十年的友谊,很多人多少年没见到这次又见到了。小毕呀,小玉呀,做这次追思,提供这个机会,谢谢,非常想谢谢大家。

杨东平:

当时,刘迪走的时候我没在,小毕告诉我有个追思会,我肯定要过来。

我在“四五”时和刘迪并没有个人接触,只是后来参加了子明、军涛、胜平他们的活动。刚才那些照片很遗憾没有70年代80年代的,黑白照片,大家找一找。我记得我有一张刘迪的照片,我拍的,在民主墙上发《北京之春》,这段历史还是应该补上。我用两个概念来表达对刘迪的评价,他挺身而出,成为那时“四五”青年的一个符号,这不完全是一个个人行为,我们在座的许多是从“四五”走出来的。他当时还是一个知青,对“四五”运动和那一代人的评价,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在中国社会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一些青年人挺身而出,刘迪—天安门广场的“小平头”,成为永传历史的一代人的形象,非常难能可贵。越是在今天,这种敢于承担、敢于挺身而出的精神就越为珍贵。这种冲击、批判社会的力量主要是青年,这种精神今天并没有消失,今天还是有新一代的青年在继承这种精神。特别表现在维权律师,甫志强啊等人跑到临沂去的这批人,他们是在延续“四五”精神。从“四五”走出的这一代和这种精神还是要传承下去,也正在得到传承,这是令人欣慰的。

第二点呢,刘迪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朋友们回忆他时往往并不强调他斗士的那个形象,强调他是重情重义乐观透明。我们个人接触是90年代初,《自然之友》做一个中国***的环境意识调查,刘迪,李南,还有几个人作为志愿者参见了我们几年的***环境意识调查的工作。在这种工作中体现出他的另外一面,非常认真严谨低调,从不以他的社会经历荣誉等等来出现。

我觉得今天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资源,挺身而出,仗义执言,重情重义。因为今天社会,道德塌陷,文化混乱,物欲横流,这么一个背景下,刘迪的精神、人格愈来愈显示出他得价值不同凡响,这正是我们怀念追思他得地方。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来继承发扬这种精神,促进我们社会的变革和民主化。谢谢大家。

邵明瑞:

我没和刘迪直接接触过,办《北京之春》,还是严家其把这些人搞到一起的。当时这个《之春》民刊杂志为什么能印出,就是因为我是搞出版的,负责两个刊物,《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动态》。外文印刷厂和我非常熟,我把稿子拿去了,那时民刊想铅印很困难,因为全是公家的,没有一点民间个人的东西。和我很熟的人还有点犹豫,我说这个稿子没问题,现在看来仍然没问题。后来出了,出了马上就被封杀了,编辑过程是我和吕嘉民。后来我到香港去了,他们评论那个期间的出版物,特别提到《北京之春》这个印刷的刊物,水平很高。现在印刷也未必赶上那个水平,因为外文印刷厂的设备比新华印刷厂还厉害,对外出口的,那时达到那个水平相当不错了,现在我手头没有,全分掉了。(主持人:大概印了1万本)那时要冒很大风险,都要公家盖章。(陈子明:严家其后来带了几十本,到理论务虚会上散发了。)

我为什么没被抓,出了《北京之春》之后,上边马上就知道了,一调查外文出版社,一下到我们单位社科院去了。我们单位一个人事处长很不错,保我,说老邵很不错,部队出身,解放以前参加革命的,他只是帮助出出刊物。他挡了驾,这个人已去世了。公安部有我的档案,我只是边缘人士。

关于“四五”、“西单民主墙”,我曾亲自跟邓力群讲过,有很多资料很重要,应该保留下来,这是我的建议。但是大家知道,邓力群是比较保守的,他谢绝了。资料都没了,后来我就不介入了,到了香港,工作非常忙。刘迪的样子我现在有点想起来了,听大家介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的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都是普通一份子,真正能在人心目中留下的也就是亲朋好友,我78岁了,准备80岁留下遗言,给后辈留下一点东西。我今天带来一个小东西,一个心形的蜡烛点起来,送给家属保留吧,大家的心是怀念刘迪。

程玉:

我也不知道该讲什么好,可能每个人角度不一样吧,也不知道刘迪怎么看民主呀怎么的,其实就是一个世道人心,刘迪就是有一个特别纯正的世道人心的体现。

我第一次知道“小平头”,不是从报上。我姐姐他们当时在广场,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向广场角上一个灰色的小楼那边的人喊话。他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是周恩来总理领导,认祖归宗么,我们现在是来悼念总理,应该理解群众的心情,你们军队是周恩来总理缔造的。我姐姐一回来就说有这么一个梳小平头的人对着小楼的那些士兵喊话,挺勇敢的。

“六四”的时候,我家在天安门附近,学生游行的时候从那儿走,我们俩就站那儿看,刘迪也说到这个气,他说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元气、正气的表现。那时我们对当时的大学生,不是80后,是70后吧,大家都觉得大学生有几派,什么跳舞的,搓麻将的,考出国的托派,什么的,都不关心国家的事情,但是没想到出了“六四”这样一个运动,这个运动出来以后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子明说的正气,生在人心,是人性中很深处的一个东西。所以刘迪特别高兴,他跑去给学生当顾问,就是他看到了这些东西非常兴奋,非常欣慰。

我讲一个事吧。八几年时我回来,我们一块儿聊天,当时兵马俑开始展览了,我们俩就特兴奋特别想去看。刘迪就挺激动地说,哎,要不然咱们明天就买张票去西安吧。当时我回来时间短,我妈就生气我朋友特别多,老占用我时间。我说我根本走不了呀,刘迪挺遗憾,说想激动地跑出去一趟,也成不了行。然后他就说,哎,算了,也许到那儿不好,一看到那个场景我也许会哭的,他说可能会哭的。我说刘迪是个特别性情的人,也让他感动的事情或是什么事情,可能和一般人也不太一样。他说他会哭的,我印象挺深的。后来我说好吧,我们一定要去看,咱俩一定要去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大概是06、07年,铁生太太是西安人,要去西安,桂桂、老鄂要跟铁生去西安。哎呀我一想,我们可能有这个机会去秦皇,给刘迪打电话说我们一块儿去吧。刘迪说不行,我不能出门,我家有好几只猫。其实我知道他出不了门,他根本就没有身份证(主持人:最后小玉也没去秦皇墓)。我不会去了,我和刘迪说我们俩一块儿去的,我是不会去了。刚才我和小毕也说过我不喜欢开追思会,我也不会参加任何追思会了(哭泣)

刘迪是挺开心的,反正和他在一起时很开心,玩的时候都喜欢找刘迪,刘迪来了以后就很高兴(悲痛)。

曹思源:

刚才程玉说大家都有不同的角度,我这个角度有点特殊性。在座的都和刘迪有接触,我呢,既有近距离也有远距离。我第一次知道刘迪是在江西景德镇,生产队,晚上听广播,北京发生了反革命事件,广播员说有一个“小平头”,我不知道刘迪,是远距离的。而后,若干年考研究生考到北京来了,和吕嘉民同学,同班。和周为民,小毕,还有徐晓,我都接触了,才跟刘迪有了近距离接触。有什么好处呢,作为远距离我不认识刘迪,过去的评价,现在的评价,有一点代表性,我认为刘迪是中国特殊时代的无名英雄的代表。刘迪不是一个英雄主义者,但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无名英雄。现在很多人知道“小平头”(贺延光:知道的比真名的多,微博跟帖400多),他就代表了那个时代。要干么?这个时代要推翻“四人帮”!这个太重要了!那个时候中国是苦不堪言呐(贺延光:和现在朝鲜差不多)。“四五”运动帮了共产党一把!如果再搞下去没有“四五”运动的话,那肯定打内战呀!叶剑英和王洪文他们要打内战呀,全国四分五裂了,共产党可能就垮台了!“四五”运动救了共产党,救了邓小平。没有“四五”运动,“四人帮”打黑枪就把邓干掉了,我看是极有可能。因为邓小平好厉害,“四人帮”都是怕他的,把他干掉算了,邓小平上台还得了。由于有“四五”运动,促进了华国锋下决心,把四个人抓起来(主持人:他看到了民心所向)。对,这个民心所向怎么显示出来的?当然是以无名英雄“小平头”代表的,当然也包括在座的,小毕、周为民,子明。在座的朋友们也都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对共产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很可惜啊,“六四”付出的代价比“四五”要大!原因在什么地方,今天不是理论分析,有感想么,区别在什么地方?刘迪和你们这些朋友所代表的“四五”运动和党内的改革结合起来了,所以才有后来的粉碎“四人帮”和三中全会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规律啊。社会要有重大的突质的变化,恐怕需要内外结合。“四五”就是代表了内外结合。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没有显示出来。我谈感想也是有中心啊,一个中心,我对刘迪和诸位的评价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我不在其中,我还在景德镇呢。我没功劳,是你们,历史就是这样推动的,这样大的桌子怎么搬哪?就是有人去推它?

赶上了你还要干嘛,你不干不就可惜了吗?你们确实是历史的功臣,不管人家怎么不了解,一了解了就会有公平的评价。

第二点,刘迪壮志未酬!我们特别痛苦特别舍不得刘迪。后来我到了北京来了,和诸位有了联系,刘迪和我有了近距离接触。我住石景山,刘迪到我家去过好几次,我深感惋惜就是刘迪壮志未酬,他希望改变的没有改变。现在怎么办?我们还是应该去“酬”它!我发现有点可怕,人各有志,谁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很多人都不考虑那个“志”了,不管国家大事。好多人,包括老家的人,都反复劝我:老曹呀,你不要傻了,你还动那个脑筋干吗呀!他们看我总是睡不醒的样子,眼睛布满血丝,说你还拼命干什么,你要保保自己的命,国家不要去管它(主持人:赶快回老家弄几个官窑)。现在人要保命,要身体好,当然这也有合理成分,当然要身体好,身体不好走得太宰也可惜了。但是我们现在接触的人都没有“四五”的精神啦,没有要粉碎“四人帮”的那种斗志啦,我认为,追思刘迪的时候要有这种壮志。壮志被嘲笑,我认为不好,还要继承,我看到材料,口头的,文字的,都说中国到了最危险地时候!(敲桌子)现在已经到了最危险地时候了,怎么办?《炎黄春秋》十一期,就提到了粉碎“四人帮”35周年,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矛盾重重,认为最好的办法来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拯救中国,回到了文革前的状态。这个想法就很可怕了,这不历史大倒退吗!究竟怎么办?再来一次文革还是再来一次“四五”?我想,如果我们来挽救中国恐怕还是要走“四五”的道路。“四五”的特点是党内党外结合,不搞结合,一刀两断,断不了呀!中共有8000万党员,这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战友啊,不能统统放到对立面去,那不行的。我带来一篇文章,我对《美国之音》的谈话,我建议党内改革,分权制衡,纪念谢韬老的文件里有全文,特别强调现在需要党内改革。有地人看了说,你傻不傻呀,这共产党还救得了么?救不了!哈哈哈!一个救不了一个不值得救,该不该?很多人绝然对立,这样结果推不动啊!我们还是要走“四五”道路,内外结合,让中国前进,让老百姓的苦难有一个终止啊。如果你采取绝然的对立态度,没有实际效果;要有实效就要走“四五”的道路。我早就认为你们是功臣是无名英雄,这个事业还要往前推进。(掌声)

徐晓:刚才老曹讲他是在景德镇听到“小平头”这个名字,我是在半步桥监狱听到的。我是75年1月被抓的,监狱每天晚上7点到7点半听广播,每天会发一张报纸。但那几天广播就停了,可能广播就有那个内容,不让我们知道吧。还老听到楼道里的声音,开门关门,我们窗外是犯人提审的必经之路,后来就把窗户用墨汁涂上了。后来广播了也看到过期的报纸了,就知道了。后来等于跟刘迪在王八楼是邻居了,还有小玉(小玉:我也在王八楼)。

到76年12月30号我被释放,我和“四五”没有关系,把我算成跟反“四人帮”有关的案件。中央有个精神,必须要在年底释放,凡是跟“四人帮”有关的,我等于在最后一天。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参与“四五”的人我觉得等于帮我了,否则不知道还要在里边呆多久,我一共呆了23个月,将近两年。另外我看到资料,刘迪当时他并不是有准备的要去天安门做一个指挥,因为是没有组织的么,我听说是一个青年拿着半导体喇叭在广播,刘迪远远看到警察在向这个人靠拢,他为了保护这个人,觉得这个人可能被抓,他就把喇叭夺过来,成了一个现场指挥,。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据说这么多年也没有人来认领这个位置。当时刘迪用喇叭说了几句,说大家不能乱,第一不能打人,第二不能破坏公物。我体会两点,第一,刘迪代人受过,他自己没有那种英雄主义情结,但是他会在别人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还有一点,那个现场,我们那时还年轻,现在会有这个意识,当时谁也没经历过那么大的群众运动,特别是那一代人是红卫兵起家的。但是刘迪当时能说到这两点,第一不许打人,第二不许破坏公物,我觉得他有非常好的素养。

我还有几句话,说到刘迪的父亲,我看了资料才知道他父亲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制品专家,现在输血是抽出来把它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分离,再输回人体,这样献血对人的伤害就更小。这个技术是他父亲推动的,是推动者,研究时是60年代,他去世9年后,国家有了法规,关于献血的法规,就是他们当时制定的。

刘迪的父亲是被汤非凡邀请回来的(刘卫平:汤当时是所长,他是汤手下的骨干之一)。汤非凡居然是沙眼病的衣原体的分离者,他使砂眼的发病率从90%下降到10%,这个绝对是够诺贝尔医学奖的。国际上有提名的,可是外国人根本就不知道汤非凡已经在反右中自杀,死了20年了。这是一个大的历史。

陈子明:

我为上星期准备开的会写了个发言稿,因为没开成,我就寄出去了,现在这个叫《本分,牺牲,正气——刘迪精神解读》,网上现在破网也能看到了,《人权双周刊》也登出来了,我就不念了。按照会议组织者的要求,我就讲个故事,然后把发言稿的意思说一下。

我跟刘迪两个人聊天,次数不是很多,但是有一次聊的时候,我详细问了他怎么被抓的。他被抓以及“四五”当天的一些事情,我还是有一些资料的。“四五”当天我对刘迪没有印象,他什么时候拿的话筒呢,我没有印象,我印象中广场至少有两支话筒,一个在人民大会堂那边,致人民解放军信,侯玉良就拿着念。小灰楼那个话筒是我从工人民兵手里抢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脸也破了,流了血,我之所以当上群众谈判代表跟这个有关系,抢了话筒还负伤了。我们从工人民兵头上爬过去,我也喊了几个口号。刘迪讲他是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有危险,他去想把他保护下来,这个人呢,我有印象,他当时起了相当的组织作用。我没有认出刘迪来,以后再见到他也想不起来那天有没有接触。我知道刘迪是怎么被抓的,当时有一个叫侯玉良的,进小楼谈判的人,有人写文章说四个,有人说五个,严家其写四个人,四个人的名字是知道的,孙庆祝、我、侯玉良、赵世坚,即使有第五个人,不知道是谁了。我的印象是五个人,侯良玉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谈判出来后也自称是首席代表。他当时要求跟前人把名字给他留下来,像小孙,就把他名字留下来了,这样侯良玉被抓后顺藤摸瓜就把小孙也抓了。刘迪和我呢,岁数大一点,经验丰富一点,我75年已经是反革命了,所以我知道我不能再被抓住,那要抓住的话肯定会给运动带来麻烦,所以我根本就没留名字就走了,刘迪呢,留了个假名字。后来刘迪说对他的全国通缉就是这个假名字和真照片。官方并不知道他叫刘迪,抓捕地点就是刚才讲的,在泰安那儿。为什么抓他?还是有全国通缉的,并不是不想抓他而是偶然碰上的。后来为什么知道他是刘迪呢,据说是他一个街坊看到通缉令照片,说这不是刘迪吗!我是亲口问刘迪的。

另外我这篇文章里面说,刘迪是一个不太爱写东西的人,他也不在乎历史怎么去评价他,也不在乎给历史留下多少文字,表现出他的这种潇洒倜傥。但是很难得的是在2006年编一本“四五”运动30周年文集时,他跟张平、小孙做过一次访谈,我给起了一个名字:“四五运动是中国人正气的表现”。我概括了三个词:本分、牺牲、正气。

本分,我觉得刘迪在这个问题上和吴思是相通的,吴思说权利、利权,这些对right翻译都不到位,比较到位的是“分”或“本分”。刘迪在这里也讲到本分,他说做工是工人的本分,种地是农民的本分,但是本分不限于这个,因为本分是个权利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义务的概念,所以他说:“奋起造反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本分”。他去参加“四五”运动他认为是一个本分,我觉得非常重要,奋起造反是古今中外都共通的概念。他在访谈中引了毛泽东的名言,“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他又讲了中国自远古时代就有民主传统平等传统,尧舜禹都是禅让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反抗暴君,反抗暴政,武王伐纣就是一种正义的行动。孔孟之道也是鼓励反对暴政,从这个角度说,造反有理这句话是对的。孟子讲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所以我说孟子、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杰斐逊、马克思、毛泽东,乃至隐士刘迪都一致认为:反抗暴政是一种本分,一种权利,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本分。

第二个意思,刘迪在这里还讲了一个词,他说,我参加这次运动就像许多北京青年是出于一种义愤,一种血性。我觉得血性很重要,血性就是牺牲精神,过去牺牲就是祭拜祖先时要杀生,就是要见血。刘迪就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儿。你别看他平时喜欢调侃喜欢一些很潇洒的事,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好男儿。他说当时我们没想那么多,也知道肯定要失败,失败了也没好果子吃。当时许多参加“四五”运动的人,他们把自行车牌子都摘掉,这种行为本身就表明他们意识到这种抗议行动是要败的,如果认为会胜利的话还摘车牌子干什么呢?他是有这个牺牲的准备的。他认为作为中国人的一个本分,暴政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他如果没有一点牺牲精神他对不起历史,对不起祖先。我写着文章时“谷歌”了一下,“谷歌”到严家其的悼念文章《刘迪参与了两次天安门运动》。文章写道,“我在想刘迪为什么要参加两次天安门运动?答案是,刘迪的胸中燃烧着一团正义的熊熊火焰,他知道在中国大地上正义一定会得到伸张!”我想说严家其本人也是参加两次天安门运动,在座的很多人也参加过两次,但我还是要说刘迪是我们之中最富有正义感最具有牺牲精神的人。

我的文章和刚才周为民说的很一致。1979年夏天《北京之春》编委中有几个人是要考研究生的,一个吕嘉民,一个我,一个刘迪,我们三个人。吕嘉民那次就和老曹一起考上研究生了。我考清华大学,但是因为我没有学高等数学,觉得自己自学能力很强,自己看看东西就行了,没想到考了49分,没做很多题,就没考上。第二年我下决心好好弄,做了许多题,结果考了个95分,考上了科学院的研究生。但是当时刘迪知道当局已经要镇压民主墙要取缔这些民刊,原来的印刷地点在这种压力下也就不能再用,就把印刷场所放到他家。他是非常有牺牲精神的,作为要考研究生的人,把这些东西放到家里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投入,作为一个主要的操持人他要工作,这件事他的牺牲是非常大的。当时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跟他已经有联系,也很愿意要他,如果他考的话也不是很难的,他这是为了《北京之春》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的前程。

第二件事,“六四”之后我也被判了很重的刑。但是有外国记者问我,你“六四”那天在不在广场,我说我不在,实际上整个八九民运过程中我就去过一次天安门广场。我知道有两个人一直在广场,一个是后来写出两本关于镇压“六四”的书的吴仁华,他现在在美国,他是天天跟学生在一块儿的。刘迪呢也是很多天在广场,当时我们都不知道的,但是广场上的学生知道,刘迪主动给他们当顾问,也说明他的牺牲精神。

第三点呢,我把刘迪去世告诉我妈妈,我妈妈就大吃一惊,她也很熟悉刘迪,我就有点奇怪了,刘迪你怎么会认识呢?“六四”以后我和刘迪见面次数很少,我出狱后不主动见人,别人来见我,我很欢迎,在我那种严管状况下,我有个原则不主动找人。但是之虹跟我妈妈和刘迪见面的次数反而比我还多,这说明了什么呢?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刘迪就出现了,当你向刘迪表示感谢的时候,他就消失了。我说这就是刘迪,这就是刘迪身上所继承和发扬了的中国自古以来的那种侠义精神。大家都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见到刘迪,在我身上也是个生动的体现,在王军涛身上也是个生动的体现。刘迪也给侯晓天、王军涛的父母很大的帮助安慰。非常难能可贵。

还有一点,刘迪强调一个正气的概念。他说江泽民讲正气很可笑,中国现在一切以权为中心一切向着钱看,这都是邪气。正气与邪气的交锋也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虽然我们现在看到邪气很重,但是我们不用失望,因为中国人的正气这是有几千年文明传统的,也是不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的。因为这个正气是蕴藏在人性的深处的,它是不可能被什么东西消灭的,它只是被掩盖,但它不可能彻底被消灭。我最近写过几篇文章,我就强调,现在已经是“九。一三”以后了,是“四五”前夕了,中国人的正气现在正在一个积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疏导的办法,它像“四五”运动那样爆发出来那是必然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刘迪,要弘扬刘迪的精神,实际上也就是弘扬中国的正气,我们要走向一个新的纪元需要这样的正气。刘迪正是这个正气的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代表,我就说这点儿。

孙庆祝:

76年那时我还小,18岁吧。“四五”那天广场上有几个人很是让人注意,印象有三个人,一个叫王维衍的,针织厂的一个工人,后来联系不多。还有一个戴着白色框眼镜,穿一身蓝衣服,从上午10点到下午,非常活跃。我见到刘迪大约是中午,他穿件洗的发白的蓝衣服,比较庄严,领子扣都系上了,戴一双白色绒手套。中午从小楼谈判出来以后,刚才子明说的,我和侯玉良互相留下通讯地址,其他人就没什么联系。关进王八楼以后直到粉碎“四人帮”,12月5号我和周为民同一天放出来,印象很深,咱们是一批,你还在那儿组织大家操练,早晨跑步,贺延光也是,刘迪可能晚吧。

10月22号送刘迪,小毕通知我了,我正在广东也没及时赶回来,心情很沉痛。刚才谈到正气正义,我觉得在刘迪身上非常充分,我给他写了挽联,这么几句话:真人刘迪:

不烟不酒不淫不娼不骄不阿不移不屈。

敢怒敢言敢爱敢恨敢想敢干敢闯敢当。

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无欲无求无后无钱。

就是这么个刘迪。

毕谊民:

我再加一句,最后他连身份证都没有。

当年广场上的风云人物,报纸上都有报导,贺延光、周为民、刘迪……“小平头”成为一个象征。平反后,许多人还进入体制内,在团中央,王军涛、韩志雄、周为民、贺延光是候补委员。老周说过,刘迪是特别淡薄名利的,我悼念刘迪文章提到老周,“周为民,原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校党委委员”。老周就说,这个东西不要这么注明,这好像有一个官本位的情结吧。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俩考虑的不一样。在当时,“四五”你是反革命是暴徒,出来以后呢,你又成了“四五”英雄,我们当时谁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当然也更不是暴徒,但进入体制内我们觉得还是很光荣的,一种光荣,一种认可。我写这个为什么要注明一下呢,就是想说,当时在体制内给你这样的荣誉,有这么好的一个发展空间,可是这些人为了我们社会的民主宪政,社会进步,一直保持着一种独立的人格,不是功利化的,不是投机的,完全是一种无畏的、没有任何功利情结。我跟老周说,你们都在体制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后来你们自己从体制内出来。我可能还没这个境界,还做不到,想起来很惭愧。这些天每每想起刘迪,对他的精神境界不仅是敬佩,反思后,也是让我来警醒自己,要更加超脱一些,不要太世俗,这是我要向刘迪学习的。

王骥:

和刘迪是小学中学同学,插队不在一块儿,他去了山西,我去了陕西。文革时他是逍遥派。上山下乡走的时候我帮他拉行车,都拉出来了,从三间房出来了,红卫兵又要检查行李,看有没有资产阶级的东西。

我个人受他影响很大,举两件事。小学我们关系非常好,我们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他从小是非暴力主义者,他从小没打过任何一个人,我们回想,从没骂过人,就说出言不逊也没有,没骂过任何一个同学,没不尊重过任何一个老师。我跟他不一样,我小时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的,用拳头,我和谢小玲的弟弟谢小庆我们一起练过武术,后来一直到国家拳击队,打出正果来了,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在刘迪对我的帮助下,我的很多观念在改变,我觉得最终什么问题都不是武力能解决的,武力是暂时地解决。我俩经常去十三陵,他给我讲,哪朝哪朝皇帝怎么亡的,讲的特清楚,他知识特丰富。他讲圣雄甘地,我当时不可思议,我从小是希望拿破仑那样,拿刀去跟英国人打的。再一个呢,刘迪喜欢收养小动物,我以前什么肉都吃的,包括鹰肉、獾子肉、猞猁肉。和刘迪慢慢接触吧,我也收养流浪猫了,现在收养9只流浪猫,绝对受刘迪影响。刘迪临走前几天我去的,我说我上奥林匹克公园了,我看着一吊死鬼,一种虫子,它爬到我身上了,城里见不到这种虫子了。刘迪说,后来呢?我说,后来我把它拿下来了,我把它放到草里了。刘迪说这要是以前你肯定要把他捏死的。我说是。刘迪跟姐姐说时间是会改变人的。就讲这么两点,好吧。

张永冠:我皈依上帝已经将近11年了,刘迪其实一直都不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时候说“阿门”了,经过是这样。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了“阿门”,对我们作为一个基督徒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因为我们赞美上帝,和上帝联系我们才能进天堂。我在他耳边跟他说,我来天堂的时候你一定要在门口等我。(刘卫平:他已经很衰弱了,支撑不了多久,加拿大来的牧师,来祈祷。张永冠本人是基督徒,很希望她的丈夫皈依上帝,这样他们就会在天堂相见)。

这些日子,从我心里来讲刘迪没有走,他确实在我心里是活生生的。但是我回到现实回到家里,看到他的照片,看到他的骨灰坛子,我知道我身后的这堵墙没有了。(哭泣)

在座各位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都读过毛选,毛选上有句话说,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刘迪做到了,他自始自终用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他的德行,用他各方面的品格走完了他很短暂的61年(主持人:是我们的榜样)。你们都是年轻时和他在一起,我视你们为亲人,特别地谢谢刘迪的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你们的关爱对刘迪有很大的帮助,在座的你们在他心里很重要。刘迪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他用行为,自己的动作,用他自己的关爱去表达对大家的感情,在这里真的谢谢你们!

按照大夫跟我的说法,刘迪最后会特别难受,得他这个病会很痛苦。在最后,可是刘迪没有,刘迪没有那么痛苦,很平安地走了。感谢上帝。

马波:

我和刘迪接触不是特别多,但80年代就认识了。那时我《血色黄昏》那本书在好些出版社碰钉子,出不了。后来郑义看了,他特别肯定,但是他说你必须大改,彻底改,说什么暴力,黑暗面太多了,增添一点光明面。当时我也说服不了郑义,我说也不想改了,要真实地反映我们内蒙那段生活。不知道怎么回事刘迪知道了,逐条反驳郑义,他说真实第一,不要高大全,不要增加光明面,就这样保持原样,不要媚俗。我印象特别深,跟刘迪也不特别熟悉,我需要他帮助他就帮我说话。郑义看了刘迪的意见后就说行,不用大改了。这事印象特别深。还有,今年春天《我的母亲杨沫》要再版,有个人叫***,刘迪也认识,可是这个人已经死了,有个徐阿姨,我想找,刘迪说,行,我陪你去找去。约好一个时间,他从三间房骑车到北师大,我一看地图有50多里地,跟我一块开车到永定门,白跑一趟。我请他吃饭,死活不肯,这是我惟一和他吃的饭。过几天他又说他能找到他弟弟,他就是特别热心。刚才小毕说的特别仗义,别人有困难他会热心主动去帮助。到8月份,他身体越来越不好时,李南问我你能不能让刘迪住几天,他特别爱小动物,他要到朋友家住有猫不方便。因为我平常住在延庆,我那房子也空着,就让刘迪来住。后来他和李南说特感激,对我是举手之劳的事。他后来打电话问一处的电话,别人不知道,我问子明后告诉他,他就感激我。他住那儿还过意不去,我爱人还跟他说呢:刘迪你直着进来不要横着出去啊,他笑着说,没事,不会横着出去的。在我家住时特乐观,虽然他老喘,可好多话要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刘迪就是这种人,别人有困难他就会帮助。

贺延光:我和刘迪认识是在出狱以后,我们都是出狱以后认识的,我和刘迪接触并不多,这些年各干各的,但是在我心里他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人。“四五”运动中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开追悼会的那天,我是4点半的飞机到上海,我一定要去八宝山。上次追思会赶不上了,说被取消了,改成今天我就赶上了(主持人:就为等你)。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代表人物,刘迪的几十年,“四五”也好,“六四”也好,比我啊,我开窍的很晚,原来也是15岁的红卫兵,很积极的,喊万岁的。我就觉得我们这拨人的责任,现在是觉得追悼会上边那句话非常好:“刘迪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要把刘迪的精神,对民主自由、法制孜孜不倦的追求,还得影响下一拨人。我倒觉得啊,这是我们这拨人的责任。“四五”就是建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反对专制的运动,自发的群众运动,我们不是有组织的,还是要把这个精神传承下去。现在这个情况我想——老曹我不知道我这感觉对不对啊——和75年真的差不多(曹思源:有同感,有同感,甚至更过)。后来网上要追谣言,我说你们追什么谣言,75年中央就发文件了,七、八、九谣言四起,三个月谣言满天飞,层层追查,最后追查他妈一年多把你们自己弄掉啦。很多社会现象,对社会不满,制度不满,不是一层人的事,是层层人,没钱的人不满,有钱的人也不满,老百姓不满,官员也不满,我的感受是非常强烈。但是我能做什么,个人的能力都有限。昨天我跟了一个帖,说只要有平台就要表达,不管你是谁给我提供平台,我觉得这种精神是一代人的。我们是从左到右从混沌到清醒,这个反思过程一定要让下一拨人了解。我现在也想和“四五”相比,包括许多年轻人,至少是比我当时还清醒,因为我当时去天安门是觉得反正得有人出来,能干多少事干多少事,当时是那个感觉。现在很多人,学者专家教授甚至年轻人、40多岁的人,昨晚我参加一个“读库”的聚会,那岁数我看都比咱们小,也相当厉害,至少比我参加天安门运动时还清醒。他们对民主对制度的诉求,从表面看,大学生,没准还像北大那样,为了一个研究生被打死了游行了好几天,八几年?我那时天天去,拍照片,整个情况还了解。

另外,刘迪又非常清苦又非常乐观。有时我在想,哎,这拨人都挺乐观的,从性格上,甚至一些老人,像张思之啊,春天见张思之他们,蒋彦永、李锐,这些老头,都他妈挺乐观!谈笑风生,不像是受了这么多委屈遭了这么多难,大家聚会时谈笑风生,根本不把那些当作一回事。为民刚才讲了,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希望我们能做到,看不到也没关系,我们一起去为它努力。所以我就觉得纪念刘迪,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刘迪的名字,但知道“小平头”,都知道小平头,我觉得能做多少做多少,不灰心。这个过程本身就有价值就有意义,谢谢。

张平:

大家谈刘迪角度不一样,谈过的我就不重复。

刘迪是我一生中特别敬重十分佩服的老大哥之一。他羽化成仙,我心里头非常难过,本来不想来,但是毕兄让我来我不能不来(小毕:你当然得来)。因为我来吧,你说刘迪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一个复杂的人,你谈谈,即有千言万语又无话可说,我谈几点要点吧。

我79年2月份参加《北京之春》和刘迪认识的。30多年了,这30多年来,《之春》解散之后,我们几个人始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接触比较多,比如孙庆祝,我们隔断时间就去看他,就聊一聊。

我认为,刘迪,于公而言,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儿子,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个脊梁分子;于私而言,我失去了一个好大哥好学长好朋友好榜样。我佩服刘迪兄有多种原因,老周提到《北京之春》以红二代为主体,这里边有两个人给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刘大哥,一个是陈子明,他俩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我特别注意这几个人,几个月以后据点就从三里河闵琦家搬到老刘家。初期有一次聚会,刘迪当时给我们做菜,那手就被拉破了,拉破了,包那手。这一晃都30多年了,千言万语,本来想些一篇长文,这几天心情不平静没法静下心来写。

第一点我佩服他为理想追求了一生奋斗了一生,始终忠贞不渝,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另一方面,在学识上受他许多启发和教育,很多实例啊。虽然我把他当成一个大哥一个学兄,但在真理面前也免不了真论探讨,但我感觉他从没有一次为私人思想去争论。

第二感觉,刘迪呢还有一个贵族精神,这个难能可贵。这个贵族精神它反映在很多方面,你和他讨论问题,他完全用那种平等的态度,没有那种霸气,非得你听他的,没这个,漫谈中,调侃中,这个是他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第三点感觉,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很多人谈到他给别人带来欢乐,我觉得在他欢乐的背后他的心很沉重,压抑感是非常强的。

第四点,刘迪的骨头是最硬朗的之一,因为他死号里出来的么。《北京之春》的人很多都从监狱里出来的,有一批不是蹲死号,他是从死号里出来的,他出来之后谈笑风生。比如说,第二次从秦城回来,我马上去看他,精神面貌根本不是说那个什么垂头丧气呀受到挫折呀,还那样,没有那个比较大的起伏,他的骨头是最硬朗的。

另外,我觉得他是个体思想者。他的很多想法是很超前的,都有实例啊,我会写出一篇文章出来。比方87年,子明请吃饭,人很多,聊着聊着西藏问题,就吵起来了。我和他谈藏传佛教,他对藏民族的那种关爱,我们发生了冲突么,我们还是那狭隘的民族主义维护那大一统,他就说应该给藏族人民自治权等等。但他很平和,也很坚定地坚持他的观点,不止我一个人和他争,很超前。我还觉得刘迪政治水平一流,刘迪刚从秦城出来之后我去看他,带着很大的困惑,主要的一个议题,就是陈(子明)王(军涛)问题。我就问他,陈王会不会毙了?他说不可能,你放心,不可能。我说那会不会假释啊,他说也不可能。他的那个判断隔不多久就完全被证实了,他这个超前,所以说为什么佩服他。他有他很多独到的地方,我们说了很长时间啊,争论讨论。我问为什么不可能毙了呢?他说要没有西方压力肯定就毙啦,甭说,就毙啦,由于国外压力太大,种种种种原因,毙不了。那毙不了呢,也不能轻判,轻判那等于李鹏就错啦,中南海就错啦,总得有人顶这个坑,顶这个雷。他说也不能轻判也不能毙,反正就在20年15年这个刑期,也不排除无期的可能,但这个刑期可能性最大。我认为,在那时不透明,大局都不清楚,他的预见性,他的政治水平一流,还有很多不便谈的啊。

再有值得学习的,他才华横溢知识面和兴趣非常广泛,他这一生都是求知欲旺盛,而且不耻下问。不是说啊我什么都懂,他不是这个和你探讨问题交流,他不懂的也向你求教。我觉得刘迪的一生是悲壮的,何为悲?他有坎坷的一面,苦难的一面。典型的那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他呢比较适合,悲呢也在于他的理想没实现。当时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的第一感觉: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因为这个时代正需要他这种人。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就是刘迪这种人太少,如果中国有100万个刘迪,中国的今天绝不是这样!这是我心里话。

最后,刘迪活在我心中。他未竟的事业需要大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薪火相传,特别是让年轻一代知道他,了解他。这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大家的责任。

另外在刘迪困难当中呢,老朋友老战友还是尽自己能力给予了他一些帮助。特别记得一次我俩去看子明,子明还是在服刑期间吧,在家里看押中,当时子明就拿出块钱资1万元帮助刘迪。他资助刘迪,我心里也暖烘烘的,战友情。刘迪呢,也不表态,他们之间也不用感谢。包括老孙去看他,吃什么,你挑,他也特懂人情,大家都没工作么,比较艰难,从来没挑,都是小吃。对生活中的刘迪也有很多话要讲,我会写出文章。

毕谊民:

刘迪的为人我们这些朋友都是心知肚明,对他很尊重。刚才子明说了,我们都是这个感触:谁要有困难他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当你困难解决了,他又离开你,不接受任何感谢,夸奖。这是他得高风亮节,精神境界,这么多年我们这些朋友都受到过刘迪的帮助。比如我爱人,89年我跑了,跑到温州,两年不通信,她带着1岁宝宝跑到哈尔滨去了。90年,她回到北京,就找到刘迪,为什么找他?是对他的信任。

他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他不愿意别人夸他,但他走后,我在悼文中还是要夸。“刘迪是个彻悟的人,看透人生,看透生命,他淡薄名利,清心寡欲,有食则居。他一生中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工资,只在插队时赚过可怜的工分,生活靠夫人微薄的工资和父母的接济,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的交通工具。在物质社会环境中,他不是不需要钱,而是把钱看的很轻,真的很轻!朋友有难,他即使再困难也会挤出钱来接济,有着纯粹的士大夫情结和狭义精神,这在当下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物质上他是贫穷的,精神上他是富有的,他留给了社会一笔可贵的精神遗产”。我在悼念他的挽联中写道:“一生清白,没钱没车没房,两袖清风,有情有义有德”。

刘迪是个大度的人,很包容。有一次去大红门找我,身上都给磕破了。我说怎么了?他说让摩托车撞飞了,昏过去了,开摩托车的人吓得守着他。刘迪醒过来一看也没什么事,就让肇事者走。这人到不干了,反倒让他赔车,最后闹到派出所去,警察把那骑摩托车的人骂了一顿。

刘迪从来不麻烦别人,甚至家人。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刘迪一直保持心灵的纯洁,人格的高贵,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和追求的理念。刘迪是人杰,是楷模。他一生很卑微却很高贵,因为高贵来自卑微;刘迪他很平凡但又很伟大,因为伟大来自平凡。

根据现场发言记录整理

2011年11月6日北京



刘迪

联系方式
住址:朝阳区三间房三间房南里4号院乙楼一单元二号 邮编100024
电话:86- 15092864137

简历

刘迪1950年7月6日出生于中国北京 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刘隽湘是中国微生物奠基人汤飞凡先生的得意门生和助手,曾为保存中国防疫资料免予内战毁灭而做出杰出贡献,并因此成为民主人士。

刘迪1957年-1963年在北京实验小学学习 ,1963年-1968年在北京第二中学读书

刘迪1968年-76年在山西插队

1976年4月初,刘迪参加四五运动,在4月5日反对警察镇压的事件中组织群众喊口号抗议,是被报纸点名的著名反革命 “小平头”. 运动被镇压后被公安机关作为要犯在全国通缉。

1976年10月被捕入狱, 1977年8月出狱.

1977年出狱后,刘迪参与推动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活动和“四五运动”的诗词《天安门诗抄》和画册的编辑工作。

1978年底,刘迪和陈子明、韩志雄、周为民、王军涛、李胜平等一批四五运动的参与者创办民主墙运动中的独立刊物《北京之春》。刘迪的家是《北京之春》编辑部开会和刻印刊物的地方。

1979年,刘迪曾经考上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史专业研究生, 但他听说大陆要镇压民主墙运动,为了与《北京之春》同仁共进退,他放弃了读书机会,继续参与《北京之春》的编辑、印制和发行工作。

1980年刘迪参与陈子明、胡平、王军涛、李胜平等策划和组织北京市高校学生竞选活动

80年代中期,刘迪协助陈子明创办当时最大民间独立实体群“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基金会并参与一些项目。

1989年学生运动爆发,刘迪作为学生顾问,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事件。学生绝食开始后,他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旁做学生顾问。 5月下旬,刘迪参与筹组首都各界爱国维宪社会协商联席会议,为天安门广场建立指挥系统和民主运动建立和平秩序,做出独特贡献

六四屠杀发生后,刘迪1989年7月10日被捕,和许多高校的学生一起关在秦城监狱,1990年4月出狱。在秦城监狱期间,对同一牢房的年轻体弱的青年学生爱护有加,常常将自己省下的窝头给学生吃,将自己身上的棉大衣脱给生病的学生穿。

出狱以后对来找他帮忙的学生也是从不拒绝,曾经帮助北京语言学院的工人王国齐和学生张前进寻找住处和工作。也热心帮助还在狱中的陈子明和王军涛等联系律师,安抚家属。

1990年出狱后,刘迪作为政治犯亲属的主要顾问,设计了请求国际社会关注救援的行动策略,通过向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政要呼吁,在国际社会提出中国人权问题特别是六四受害者的人权问题,成功地将一些国际人权救援机制引进中国,改善了中国政治犯保护机制。

1992年,因组织「六四一千天祭日」纪念活动,在现场与警察发生冲突,与赵昕,王国齐等一起惨遭警察时间毒打。

2011年夏天,刘迪开始生病,咳嗽,气短,接着出现肺水肿,说话断断续续,不时要吸氧。现住在北京玉泉路医院,完全靠吸氧维持。医生一直没有确诊,怀疑是肺癌晚期。

刘迪具有传统中国侠义隐士精神,为推动中国进步和帮助政治迫害受害者后,不愿意被曝光,因此他在许多重大事件和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为外人所知。

刘迪出狱后这么多年来一直倍受政府的“关照”, 不给发护照,找不到正常的职业,只能借住在父母的房子里,靠妻子张永冠一点微薄的薪水度日。刘迪这么多年来一直心情压抑,身体长期营养不良,但他好强的性格使得他从来没有向外界寻求过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