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4月20日星期日

第28届“杰出民主人士奖”提名邀请函

2013年,对於中国民主事业来说,既是饱受打压的一年,又是蓬勃发展、风起云涌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争取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中国公民运动,遭受中共当局的严厉打压。当局对良心人士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抓捕,这些良心人士,有的被非法处以重刑,有的面临审判与审判后的刑罚,更多的人士遭受其他种种迫害。

另一方面,由於广大民主维权人士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民主事业,在继续前进、势不可挡,令世人为之振奋。中国公民运动,如星火燎原,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良性发展。这些勇於呐喊、善於抗争的公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着中国民主事业的辉煌与荣光!

为了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支持中国的民主大业,激励致力於推进民主的有志之士,自1986年以来,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http://cdef.org/,一年一度,颁发傑出民主人士奖。这个奖项,经历年而不衰;这个奖项,在民主已成普世价值与世界潮流的今天,在这激情燃烧的中华大地日益彰显出它非凡的价值!

第二十八届“傑出民主人士”评选活动开始启动,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http://cdef.org/诚邀您参与提名。敬请社会各界人士,本着严肃庄重和完全负责的态度,提名推荐人选,具体如下:

一、提名人
至提名之日已年满18周岁。国籍与所在地域不限。

二、受提名人
凡对中国民主事业做出傑出贡献的人士均可。国籍与所在地域不限。

三、提名限额:
每位提名者的提名限额为3人以内(含3人)。超出3人者,提名无效。

四、提名提交方式:
以下两种方式均可——
电子邮箱:CDEFinfo@gmail.com
邮寄地址:Chinese Democracy Education Foundation,26720 Patrick AVE,Hayward CA 94544,USA

五、提名内容要求:
1、请提名者写上推荐人选的真实姓名和提名者的真实姓名,以使民主教育基金会合理地确信:提名人与被提名人是真实的,并,事实上是可联系的。
2、提名者需要写上推荐人选被提名的事由(事蹟和理由),字数在1500字以内。

六、提名截止时间:
北京时间2014年5月31日24:00前

我们将在汇总推荐人选名单后,交基金会评委会评选;根据评选结果确定最终获奖人,并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大会。

感谢您的参与!

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http://cdef.org/
2014年4月20日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

温克坚:政治精英和社会运动

经过多年观念交锋和辨析,在中国支持自由和民主的人群中,堂而皇之的素质论已经比较少见,但各种改头换面的精致的素质论还是屡见不鲜,比如指责公众缺乏正义感,指责公众不作为等等,尤其在特定事件中这种论调依旧十分流行。在这里,需要重复韦伯那句名言:一个国家的落后是精英的落后,而精英落后的标志就是指责民众的素质。

对素质论的否定,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区别精英群体和公众角色的异同,精英群体和公众角色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公众大部分时候对政治是无感的,冷漠的,甚少卷入的群体,而政治精英,是把政治当成一门主要兴趣甚至是职业的人群,反过来也可以说,任何严肃对待政治事务的个体,也都可以成为政治精英。在社会运动和政治转型过程中,这种角色感更加关键。

政治精英如果不能有恰当的角色感,就会缺乏政治担当,丧失改变政治制度的勇气,使得那些敌视自由,践踏人权的政治制度可以持续存在。正如张雪忠先生说的,“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许多自由主义者一边宣扬自由的理念,一边又将政治视为畏途,或是以清高的姿态置身于政治之外,他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连最理解,最相信自由主义的人,都不愿通过政治行动把它变为政治现实,那还能指望谁去这样做?如果热爱自由的人总是远离政治,那他们得到的结果,就是遭受敌视自由者的统治。”

因为知识结构和视野,政治精英对未来趋势演变会有更早的感知,因此也会有更早的参与和投入。参与政治转型的精英往往由知识分子、律师、媒体人、草根抗争领袖等构成,这个精英群体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对社会演变趋势的一种表征。精英个体的影响力只是入场券,真正要发挥作用的是多个精英形成的一个阵营,或者是一个明确的结构,这种政治精英结构将在一系列社会变迁剧目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精英群体的基本任务是借助各种场景,把各种政治矛盾,各种政治冲突通过政治担当表现出来。在不同制度环境下,这种角色差异巨大。在威权国家,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和回避,大部分政治精英往往沉溺于一些过往的剧目,比如启蒙,比如观念之争,他们迟迟不肯切换到政治对弈的角色中来。基于趋利避害的理性考虑,大部分政治精英也都有搭便车的心态,希望等到一个更安全的时机,再全力投入。克服恐惧,放弃犬儒心态是政治精英们必须要过的一个心理关口。

经济自由化,观念更新和僵化体制同时存在的社会情境,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运动正在如泉水般涌动,政治精英不但需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而且要在关键时候提供领导力。考察一百多个国家的转型过程,人们看到转型剧目没有定式,变化层出不穷,但除了像不丹等极少数国家的转型方式之外,大部分国家的转型,其中必然会有的一幕是大规模公众在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广场聚集,向独裁者示威,要求推翻非民主政体。有诸多因素催化了这个场景的出现,其中一些是偶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治理灾难等等,这种事件往往是由怨恨和愤怒情绪主导的,参与公众并没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只有精英结构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往社会运动中注入政治元素,通过政治话语对运动进行再导向,逼迫威权体制进行政治上的回应,确保社会运动取得政治上的价值。一场社会运动,如果两三天之内不能有效的转化为政治诉求,这场运动基本上就是回天乏力了。对于执政者来说,同样的是,在非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中妥协和退让是可以承受的,因为这并不会根本性的颠覆威权体制,为了化解社会压力,威权体制会快速的祭出替罪羊,给予虚假承诺,从而消解社会运动的压力。

因此这就需要民间政治精英和执政者争取对运动的表征和塑造能力。通常来说,体制的妥协和退让是对民意的重大刺激,参与者会共享一种成就感,他们之前的忐忑不安和恐惧,此刻会一扫而光。如果这个时候精英结构能快速提升诉求层级,把政治议题注入,这就是精英群体推动的剧目升级,这个时候,可能形成对社会更大的刺激,能卷入更多的人群。25年前的64运动,就可以看到这种明显轨迹的变化。

在必要的时候,政治精英群体还需要领导运动的退出。如果反复评估下来,特定的社会运动无法对抗当局的镇压,社会运动面临失败。那么政治精英就审时度势,领导运动退出。社会运动场景中,长期聚合在一个群体之下,群体的集体意象已经在个体当中确立,很少有人愿意此刻偷偷的溜之大吉。但是不容否定的是,个体内心的孤独和恐惧感已经十分浓厚,往往需要通过更刺激的方式来对抗这种恐惧感,这个时候,群体渐渐失去理智,群体绝望之下,会有一种宁死不屈的英雄豪迈感,因此精英结构必须通过恰当的宏大叙述来抚慰公众情绪,确立抗争价值,然后宣布胜利,埋下伏笔,结束运动,可以把群体运动的退出变为某种象征性胜利的盛大仪式。

即使在实质意义上,某次社会运动失败了,但是如果精英群体如果能有效把人群带离,一方面保存了实力,避免了无谓的人员伤亡和牺牲,另外也让强硬派的镇压失去借口,失去对象,使得强硬派的存在价值降低;二来也会重新刺激威权体制内部的温和派力量的高涨,使得他们有机会重新出来主导局面;三是向更广泛的社会宣示实力和形象,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群体,这是一个能有效动员和管理的群体。

政治精英和社会运动的结合,其实质是巩固精英群体和大众的一种精神纽带,简单的说,就是要把一个分散的群体转变为一群有着明确身份认同的内群体,要让群体共享愿景,感受群体亲密和温情,形成一种归属感。而就社会后果来说,一个成功的运动是社会运动最好的广告,而一个失败的运动将撒下长期的阴影,甚至清空多年的社会积累,新的精英和新的运动必须重新从零起步。因此精英群体的参与和角色自觉是十分关键的。

上述这种精英群体和社会运动的互动结构,当然是理想化的,但是在充分自觉的基础上,是可以通过多次实践达到的。

社会民众运动当然并不是凭空起来的,其推进过程中也会产生和运动进程相对应的组织和意见领袖,他们可能是受害者家属,利益相关者,或者道义领袖,但这些领袖往往缺乏对政治事务细致的思考,未必十分清晰社会运动本身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关联,因此诉求有限,等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他们就无法有效的给运动提供领导,这是他们自己也十分清楚的感受。但是如果在他们的视野里,事先不存在一群有威望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政治精英,那么他们就无法让渡这种政治角色,他们被迫扮演一个他们没有准备好扮演的角色,这个过程中角色偏离和扭曲就正常不过了,也因此会给运动带来伤害,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转型机会。

只有提前亮相的一群政治精英能填补这个角色空缺。这个提前亮相的政治精英群体,往往是经过良好教育,有清晰理念的群体,他们的社会身份包括大学教授、作家、知名律师、媒体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产阶层等等,他们建构的话语体系是启蒙的主要场域,他们的存在本身是社会土壤松动的表征。不过这些积极的社会变化也会误导精英本身,以为可以通过社会的自然演变,以为可以凭借所谓非政治的政治形态,自然的就从威权过度到民主体制。和这种幻觉相伴随的是一系列理论,包括改革、改良主义、渐进论、社会建设论、非政治的政治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放在其各自对应的情景中,都有价值,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这些都不是政治变革的替代品,政治问题必须要政治化解决。

因此社会再怎么发育,经济再怎么增长,公民社会再怎么壮大,都是为了一场政治决斗进行铺垫,这是维护威权体制的力量和要求民主变革的力量之间的决斗,政治决斗不一定是暴力的,但却不可能是双赢的,这只能是一场零和游戏,要么维护威权体制的力量胜利了,要么民主派胜利了,没有中间状态。也因此,这场决斗其实十分残酷,如果民主派没有赢得这场决斗,那么结果就是暴政继续存在,亿万民众福祉受到威胁。 因此有志于推动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精英,必须有对结果负责的坚定意志,必须尽一切努力赢得这场决战。

精英结构虽然很难形成,但在大规模社会运动到来之际,精英个体可以明确自己的风险承担指数,自然的形成一种分工和协同。有最大意愿和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的细分人群,去做那些最有挑战性的议题,也就是体制设立的禁忌和红线,比如政治组织,象征性的抗议,影子政府,而其他次级风险承受者,则给他们提供后援,传播他们的思想,向公众宣讲他们的存在,这必须是一个长期而反复做的过程,政治信号的传递必须依赖一定的密度和频率,才能有效的穿透传播障碍,打破公众的认知阈值,让他们形成某种明确的角色感知。借助科技和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效率大大提升,一般的政治行为都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大量关注公共事务民众。总之,民主化转型虽然充满风险,困难重重,但这是一个给社会带来巨大回报的事业,值得政治精英们付出所有的智慧和精力。

大转型时代,只有政治精英群体把握好这种角色自觉,并持续扮演好这个角色,这才是民主化过程中的不变的模式,才会最终导出民主制度。

2014年1月26日初稿,4月3日修订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4/12/2014

http://www.minzhuzhongguo.org/ArtShow.aspx?AID=39654

2014年4月6日星期日

温克坚:论政治转型中的暴力

【 民主中国首发 】时间: 4/6/2014

温克坚:论政治转型中的暴力

友人张大军在微信中发了一段话:“中国和平转型的概率为零,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在这一事实判断基础上,朝野双方必然越来越激进化,敌我意识日渐浓烈,小清新和捣糨糊的中间灰色地带将同时被朝野双方鄙视。儒家的中庸之道与道家的审美之意将被法家的冷酷独断与兵家的悲壮惨烈取代,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资本主义的狂欢时代已经解释了,与世界的关系也将发生巨变,是狮子还是狗熊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大军前些年是民间各种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年翻译了不少政治转型方面的书籍,对政治转型显然有他独到的体悟。上述论断,由于缺乏语境交代,容易引发歧义,但其中含有深刻的洞见,尤其是对极化情境中政治过程的论断,我大体上是赞同的。不过对大军提到的和平转型概率为零,我确实不甚认同,因此想延伸开来做些辨析。

对中国来说,天鹅绒式的和平政治转型,当然是一种奢望。政治转型过程中夹杂着一定程度的暴力,社会为政治转型付出一定的代价,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无论如何,以任何理由推迟转型,社会都将会付出更多代价。当下,重要的是必须意识到,执政者早已失去转型意愿和主导权,他们本身就是转型最大的障碍。民间政治参与者必须提供转型动力,承担政治转型主导权,借鉴众多国家的转型经验和智识,降低转型阵痛,为宪政民主制度的巩固奠定基础。

人性最基本的特征是对暴力的恐惧,而不是对暴力的推崇。社会越向现代演进,这种特征就越明显。只有在长期绝望正常救济渠道都堵死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诉诸暴力行为来宣泄愤怒。虽然如此,在后极权体系控制下,即使社会矛盾激烈,怨恨普遍,也只会表现为零星的泄愤或骚乱行为,民间社会并没有能力组织和实施严重的政治暴力事件。通常来说,只有掌权者才有能力制造大规模政治暴力。

对任何掌权者来说,依靠暴力维持秩序都是成本最高的不可持续的方式,因此,只要有可能,掌权者也会尽量用怀柔或者暴力威慑而不是真实的暴力来维护秩序,只有在面对失去权力的威胁时候,可能牺牲掌权者根本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不惜动用国家暴力机器。

不过当掌权者面临失去权力的威胁的时候,意味着公共舞台上已经出现强大的竞争性力量,如果这个竞争过程导致原有政权倒塌,那么这种力量同样强大到可以替代原有政权提供基本的社会秩序,这在逻辑上回答了很多人“如果没有XXX,将会天下大乱”的那种毫无必要的担忧。

当然,这种强大的竞争性力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反复动员的结果,这意味这各种潜在的力量都已经被唤醒,并以某种方式在场,这个时候,往往意味着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体制开始分化,各种政治投机盛行,专制体制已经不再共享一个单一坚定意志,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国家暴力。到关键时刻,掌权者是否会铤而走险,当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后果也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但通常来说,在后极权时代,掌权集团内部派系林立,权威格局不稳定,特定掌权者试图以个人意志来主导庞大国家机器采取暴力措施,其可能性是不断下降的。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道义力量的约束力也更强,暴力镇压的负面代价也更加巨大。

虽然历史会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件来叙述,但真实的政治变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典型事件和其之前的众多小事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辛亥革命表征了中国从皇权专制王朝向近代共和国的政治转型过程,但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系列观念传播,路线论战,流血起义,都是政治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中国正在进行中的转型来说,未来可能会以某个标志性事件为契机,进行快速的政治剧目的转换。但前后几代人的抗争都是真实过程的一部分,25年前的血并不会白流,他们一直以某种方式在场,某种意义上,这个社会已经为政治转型支付了巨大的成本,承受了政治暴力的代价,由此积累的社会舆论和道义压力,让执政者一直处于守势,他们不敢认领暴力镇压的荣誉,并以各种方式强迫遗忘这场悲剧。几十年之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体制内部矛盾更加深刻,很难想象,掌权者还有机会再进行一次暴力的反动。

不同的权力结构也会对掌权者的选择空间造成影响,在这点上,党国体制和个人独裁体制的政治后果略有差别,像利比亚,叙利亚和朝鲜这种国家,独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家国体制,朕即国家,专制体制的倒塌往往意味着独裁者的死亡命运,没有退出机制。而党国体制下,体制和掌权者不是必然一体,体制垮台,但可以给威权领导人留下一道窄门,就看他们是否能及时转身。这点,苏东转型过程中,掌权者的不同命运提供了明显的例证。

转型过程中另一个暴力高发区间是,转型大幕刚拉开时候,参与爆炸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矛盾引发的,这个阶段,不同观念不同利益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会有短暂的冲突。但总的来说,各种不同社会力量,都对未来前景有某种期待和想象,精英群体之间面临重建制度共识的挑战。而在共识重建过程中,公众会真正体会到公民的价值和尊严,会为能参与国家事务而兴奋,他们的道德情感往往会被激活,这个时候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往往空前强大,这是对暴力行为最好的防御。

共识重建虽然极度困难,但并非必然走向死胡同。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到了21世纪,和政治架构有关的各种主义之间的竞争基本有了结果,民主制度成为唯一的赢家,未来的政治共识必然基于民主制度而展开,只要有一个基本共识,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就是逐步收敛的一种震荡,不会转化为大规模的暴力。

当然,政治转型期间的暴力是一个无法充分分析和预判的问题,但转型必然带来大规模暴力的刻板认知显然是不合理的。而要预防和降低未来的无序和暴力,要诀之一就是当下社会的组织化努力。

2014年3月29日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4/6/2014

http://www.minzhuzhongguo.org/ArtShow.aspx?AID=39524

全美学自联于2014年5月31日在中共驻美大使馆前主办"六四"纪念会及征集2014年度"自由精神奖"候选人提名的公告

Overseas Chinese Democracy Coalition News and Article Release Issue
Number: A811-O227
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新闻与文章发布号:A811-O227

Release Date: April 6, 2014
发布日:2014年4月6日

Topic: The IFCSS Announces It Will Hos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on May 31, 2014
and Calls for the 2014 Nomination of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标题:全美学自联于2014年5月31日在中共驻美大使馆前主办"六四"纪念会及征集2014年度"自由精神奖"候选人提名的公告

Original Language Version: Chinese (Chinese version at the end)
此号以中文为准(英文在前,中文在后)

Note: Please use "Simplified Chinese (GB2312)" encoding to view the
Chinese parts of this release.  If this mail does not display properly in
your email program, please send your request for special delivery to us or
visit:
http://www.weijingsheng.org/report/report2014/report2014-04/IFCSSannoucement140406callSpiritFreedomA811-O227.htm which
contains identical information.

-----------------------------------------------------------------

The IFCSS Announces It Will Hos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on May 31, 2014 and Calls
for the 2014 Nomination of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Contact IFCSS:
Phone: (302) 312-6840 Dr. Wenhe LU
E-mail:ifcss64@AOL.com and pingwang88@hotmail.com Dr. Ping WANG
Mailing address:IFCSS c/o Ciping HUANG, P.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 USA


On April 6, 2013, the Independent Fede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IFCSS) council held a meeting participated in by its 6 council
members.  At the meeting it was resolved and confirmed to hold the annual
commemoration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USA (address: 3505 International Pl NW, Washington, DC
20008-3025, USA) on Saturday, May 31, 2014.  This gathering will be the
25th consequent yearly commemoration lead by the IFCSS in memory of the
heroes and victims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the 1989 pro-democracy
movement.  During the same event, the IFCSS shall reveal its 2014 annual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winner and give its award dedication.  Hereby,
the IFCSS is calling for nominations for this year's candidates from the
whole society.

The IFCSS invites everyone in the community to participate in our
commemoration to be held in the park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on the evening of May 31, 2014 from 7:30pm to 9:30pm.  We
will express our grievance for the victims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1989
and to strive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China.  (The address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is: 3505
International Pl NW, Washington, DC 20008, USA.  There is meter parking on
the roadside of Van Ness by the embassy which is free during the weekend.
There is also a parking garage across Van Ness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road.)The IFCSS welcomes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and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democracy and freedom in China to co-sponsor our event as well.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was established by an IFCSS Council
resolution in 2001.  It aims to recognize and celebrate Chinese citizens
who are not afraid of authoritarian terror and contemptuous of
totalitarian violence, who have the spirit to call for freedom with
conscience, sacrificing even their lives.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has always been open to accept nominations from the whole community.  The
nominees and winners should be residing in China.

Since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was awa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1
to Mr. Song Zhongqiu, who was at the end of his life with terminal cancer
yet raised his voice and publicly announced quitting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IFCSS has been announcing the awardees during its June 4 commemoration
every year.  Other awardees include:
In 2006 to the 3 Gentlemen who unprecedentedly challenged Mao Zedong,
which was praised as "a magnificent feat of the 1989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2010 to Dr. Wang Bingzhang who as a pioneer had promoted the democracy
movement from overseas for many years;
In 2011 to the famous artist Ai Weiwei who speaks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with fear";
And in 2012 to Mr. Li Wangyang, who was the chairman of the Shaoyang
Independent Workers' Union of Hunan Province, and thus received a 13-year
prison sentence and long time persecution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until
his mysterious death.

Regarding the nominations and details of the IFCSS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please call Dr. Lu at 1(302) 312-6840.  The IFCSS welcomes the
communit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nomination.  Nominations may be
e-mailed to: ifcss64@AOL.com and pingwang88@hotmail.com; or snail mailed
to: Ciping Huang c/o IFCSS, P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 USA.  The
deadline for nominations is May 16, 2014.


IFCSS -- the Independent Fede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USA

-----------------------------------------------------------------
This is a message from WeiJingSheng.org

The Wei Jingsheng Foundation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Democracy Coalition
are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We appreciate your assistance and help in any means.  We pledge
solidarity to all who struggl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governance
on this planet.

You are welcome to use or distribute this release.  However, please credit
with this foundation and its website at: www.weijingsheng.org

Although we are unable to afford to pay royalty fees at this time, we are
seeking your contribution as well.  You may send your articles, comments
and opinions to: HCP@weijingsheng.org.  Please remember, only in text
files, not in attachments.

For website issues and suggestions, you may contact our professional staff
and web master at: webmaster@Weijingsheng.org

To find out more about us, please also visit our websites at:
www.WeiJingSheng.org and www.ChinaLaborUnion.org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Overseas Chinese Democracy Coalition and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movement as whole, especially our Chinese Labor
Union Base.

You may contact Ciping Huang at: HCP@Weijingsheng.org or
Wei Jingsheng Foundation office at: 1-202-270-6980

Wei Jingsheng Foundation's postal address is:
Wei Jingsheng Foundation, P. 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 USA

You are receiving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had previous shown your
interest in learning more about Mr. Wei Jingsheng and the Chinese
Democratic Movement.  To be removed from the list, simply reply this
message and use "unsubscribe" as the Subject.  Please allow us a few days
to process your request.

*****************************************************************
中文版

Overseas Chinese Democracy Coalition News and Article Release Issue
Number: A811-O227
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新闻与文章发布号:A811-O227

Release Date: April 6, 2014
发布日:2014年4月6日

Topic: The IFCSS Announces It Will Hos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June 4
Massacre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on May 31, 2014
and Calls for the 2014 Nomination of the "Spirit of Freedom Award"
标题:全美学自联于2014年5月31日在中共驻美大使馆前主办"六四"纪念会及征集2014年度"自由精神奖"候选人提名的公告

Original Language Version: Chinese (Chinese version at the end)
此号以中文为准(英文在前,中文在后)

如有中文乱码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或访问:
http://www.weijingsheng.org/report/report2014/report2014-04/IFCSSannoucement140406callSpiritFreedomA811-O227.htm

-----------------------------------------------------------------

全美学自联于2014年5月31日在中共驻美大使馆前主办"六四"纪念会及征集2014年度"自由精神奖"候选人提名的公告


全美学自联联络方式:
电话:(302) 312-6840 陆文禾博士
电子邮件:ifcss64@AOL.com及pingwang88@hotmail.com 王平博士
地址:IFCSS c/o Ciping HUANG, P.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 USA


2014年4月6日,全美学自联理事会召开会议,6名理事参加。会议做出决议并确认,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将于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共驻美大使馆前(地址为:
3505 International Pl NW, Washington, DC
20008-3025)连续第25年主办"六四"纪念会,以悼念在1989年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们。同时,全美学自联还将在纪念会上颁布2014年度全美学自联"自由精神奖"(Spirit
of Freedom
Award),宣布获奖人并致颂辞。学自联特此公告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有关候选人的提名。

全美学自联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2014年5月31日晚间19点半至21点半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共驻美大使馆前公园内举办的"六四"纪念会。以此表达我们的哀思,争取在中国早日实现人权和民主。(中共驻美大使馆地址为:
3505 International Pl NW, Washington, DC 20008-3025。大使馆边上Van Ness St
NW 路边有周末免费停车处,其北付费停车场。)
全美学自联欢迎有志之士参加,及支持中国民主自由的组织协办这次活动。

"自由精神奖"由全美学自联理事会2001年通过决议设立,其目的是颂扬和表彰中国公民不畏专制恐怖、蔑视极权强暴的勇气,和以良知、
鲜血和生命呼唤自由的精神。"自由精神奖"一向开放接受社会各界提名。被提名者和获奖人应身居中国。

自2001年首次颁发"自由精神奖"给罹患癌症生命的末期,却袒露心声、公开退出中共的宋中秋先生以来,全美学自联每年都在其"六四"纪念会上宣布"自由精神奖"的获奖者。其中包括:
2006年授予的史无前例地挑战毛泽东,被誉为1989民运中壮举的"天安门三君子";
2010年授予的推动民运多年的中国海外民运先驱王炳章博士;
2011年授予的"为怀有恐惧的弱势群体代言"的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及
2012年授予的1989年湖南邵阳工自联主席、后被当局重判13年徒刑的、长久受中共迫害最后导致离奇死亡的李旺阳。

有关全美学自联"自由精神奖"详情及具体提名细节,请致电1(302)
312-6840查询。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名。提名介绍请Email至:ifcss64@AOL.com及pingwang88@hotmail.com;或寄往:IFCSS,
P.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提名截至日期为2014年5月16日。


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
2014年4月6日

-----------------------------------------------------------------
魏京生基金会及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以推动中国的人权与民主为己任。
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帮助与贡献。我们愿与世界上为人权与民主而奋斗的人们一起努力。

我们希望您能够帮助我们散发我们的资料。但请标明出处与我们的网址:www.weijingsheng.org
欢迎投稿(暂无稿费)或批评建议,请寄信箱:  HCP@WEIJINGSHENG.ORG

魏京生基金会电话: 1-202-270-6980
通讯地址:Wei Jingsheng Foundation, P. O. Box 15449, Washington, DC 20003,
USA

魏京生基金会及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网址:WWW.weijingsheng.org
中国团结工会的网址为:www.ChinaLaborUnion.org

阁下之所以收到本信,是因为阁下以前曾表示有兴趣了解魏京生先生和中国民主运动。倘若阁下希望不再收到类似信息,请回复本信并用
unsubscribe 作为主题(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