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高安华:文明的差距

前言

自从2000年我的回忆录《天边》在英国出版以来,很多中国朋友都希望我再写一本续集,讲讲我到达“天边”英国以后的生活。可是,我在英国的生活虽然幸福美好,但却安逸平淡,没发生过什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所以觉得写不出一本吸引人的书来。如果要写,恐怕也只会是一本琐碎小事的流水账。因此,迟迟没有动笔。

今年秋天我的中国之行,朋友们又劝我写写英国的生活。谈话之中我猛然醒悟到:从前我在中国所憧憬所梦想的种种社会主义优越性,我在中国时没有享受到,但我在英国却完全享受到了!而这种优越性正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中的。英国人民的一切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英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文关怀的先进性,就像朝阳照射下的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闪闪发光。

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秩序良好,文明礼貌,平等自由、、、我在英国生活得越久,就越热爱这片土地,英国已然成为我的第二祖国。我手持英国护照,享受着在全世界166个国家的免签证待遇,自由自在地去加拿大、美国、欧洲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无需签证。可是每年回访生我养我的故土—中国,却要申请和办理中国入境签证,签证费用已从十几年前的25英镑上升到现在的300英镑了,而且还受到入境后在中国逗留的时间限制,似乎中国反倒成了我的第二祖国了。英国政府是承认双重国籍的,凡是原本的英国公民,移民他国取得他国国籍后,也永远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依然被视为英国公民而不受来去限制。可是,取得他国国籍的我等中国移民,已不再被自己的祖国视为中国人了,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英国这个小小的岛国上,人人安居乐业,每一个人的明天和未来都在他们自己的期待和向往中,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绝对不会侵犯人民的私人利益,公民的人权受到法律绝对的保护,绝不会因所谓的政府“宏伟规划”而受到强行征地或强拆,更不会因为反对政府规划而被迫害和关押,百姓也绝对不会因官员的腐败和霸道受到欺负甚至小命难保。

我常常感恩上苍对我的眷顾,让我晚年生活在天堂般的英国。这个纬度很高,被大西洋暖流环抱着的小小的国家,是上天赐予地球的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这儿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恐惧,社会公平,言论自由,民主开放,人人安居乐业,应该是地球人的最好的样板了。这个样板,也就是人类所追求所向往的一种幸福生活。而中国与之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把这些生活点滴写出来,供中国人民借鉴参考,也算是我为祖国人民作出的一件小小的功德吧。

终于,在北京,好友罗立为和李鸣生说服了我,决定写出这本小书,算是我的回忆录《天边》的续集。

高安华 2013年11月5日 于 英国小镇Folkestone

一、天赐良缘

我嫁给英国人Harry,恐怕是天意。

1993年岁末,圣诞节前夕,我收到了英国朋友杰拉德(Gerald)的一封信,信上说,像我这么讨喜的女人不应该老是守寡,找个有钱的英国丈夫完全不成问题。因此他自掏腰包,为我登载了一个“征友启事”,作为他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我读了他的来信一笑了之,回信谢谢他,并没有真的当回事。

哪知没过几天,我就收到了杰拉德转来的十几位应征者的回信。杰拉德在给我的信上说,这些应征者都是经过他拣选的“可能成功者”,不靠谱的许多回信他已经淘汰掉了,我可以从他转来的这些人中自行挑选合适的人。我一时犯了难,这么多应征者,我该给谁回信啊?总不可能每封都回复吧。

于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我挑了一封自认为是最有诚意的来信,决定与其交往。这位应征者,写了满满两页纸,而且字迹工整,文字极其流畅,字里行间透着真诚和友好,所附照片也是最大的一张,有七英寸。照片上的他,相貌英俊,绅士派头,像极了英国影片《简爱》里面的那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其余应征者写的信都是字迹潦草,简短,而且附寄的照片也都是护照使用的那么小的。我挑出来的这位写信人,就是后来成为我老公的Harry.

我之所以给他回信,是基于这么一个想法:我若想走出国门,既无亲戚在国外为我担保或者让我继承财产,又不可能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自费留学,只有嫁给老外是最可靠的捷径。杰拉德的本意是帮我找一个有钱人做老公,当时我俩所不知的是,我实际上挑了一位应征者中最穷困的英国人开始通信。其余应征者大多数都是大公司经理,或者珠宝店店主之类的人,他们都很有钱但都很忙,所以回信很匆忙潦草。而那时的Harry正失业在家,有的是时间慢慢写信,而且,遣词造句正是他从孩提时起的一个最强项,他小时候曾经获得过英国全国少儿作文大赛最高奖,他写的信当然很好。

虽然我选的Harry很穷,靠吃政府福利生活,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是独具慧眼的,我选择的是一位富有爱心的最棒的老公。Harry虽然没有钱,可是他的英文水平极高,知识面极广,对我撰写英文版回忆录帮助极大,我的初稿经过他的文字修改和润色,出版社几乎不加考虑就接受了。若是我选择了其他人当老公,我的英文版《天边》是断不可能顺利出版的。

由于Harry的名字发音很像中国明代清官海瑞,所以就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海瑞。为了不让他有太大的英国人的优越感,我写信给他时,半开玩笑地说,英国不仅是美帝国主义的老祖宗,而且是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从鸦片战争起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都是我们的敌人。没想到,在1994年2月情人节那天,我收到了海瑞寄来的情人节贺卡,卡上的署名竟然是:“你的忠实走狗”!

海瑞那年59岁,年长我14岁。那时他已离婚12年了,一直单身。对英国妇女的极度失望,使他原本已不打算再婚。但是自从看了我的照片以后,便改变了主意,认定我这个黑头发的中国妇女超过任何一个西方的金发碧眼女郎。

海瑞对我很诚实,他在给我的第三封信中已经如实告诉了我说:“我不能给你钱和财产,但是我能给你全部的心。”他的话令我感动,因为一个人的心是金钱买不来的。从通信中,我了解到,他出身贫苦。他的母亲在十八岁那年,给一个富人当女佣时被主人玩弄而怀上了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社会还相当保守,尤其是白人家庭,未婚先孕的女孩被视为伤风败俗,被人看不起,连她的父母都不肯让她进家门。海瑞与狄更斯笔下所描绘的“雾都孤儿”奥利佛一样,是在济贫院里出生的。他是个私生子,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海瑞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四年小学就外出打工,自食其力。后来他在皇家空军服役十二年,靠自学读了很多书,并通过了英语A级考试,奠定了现在的文学基础。由于他说一口漂亮的标准英语,服役期间还被BBC广播公司聘为军事节目的播音员,一干就是四年。他说他之所以去应聘当播音员,是为了逃避早上起早出操!

海瑞曾经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她的第一任妻子贝蒂(Betty)是他在皇家空军认识的,当时十九岁的贝蒂是皇家空军话务员,平时是个挺不错的姑娘,但她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酗酒。一喝醉了,她就胡言乱语,不能自控,行为也就不检点,在军营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她又任性,不思改悔。不得已,海瑞在结婚的第十二年与她离婚。鉴于她的不良表现,法院判决贝蒂对三个孩子不得享有监护权,孩子们全都判给了海瑞,海瑞也因贝蒂的不良影响而退役。

海瑞的第二任妻子是位金发美女,而且很会做家务,海瑞很爱她。可是她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贪图钱财,有太强的物质欲。无论海瑞如何努力挣钱,买房买车,都不能满足她的欲望。终于有一天,她背叛了海瑞,投入另一个更有钱的男人的怀抱,导致了与海瑞的离婚。这次离婚对海瑞的打击非常大,陷入深深的痛苦难以自拔。他对英国女人彻底失望了,不打算再婚,想一个人寂寞终老。

我的出现,使海瑞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眼里,我是“东方美人”,而且坚定地认为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妇女最可信赖,但此时的海瑞已经一贫如洗。他告诉我,他除了能给我一颗完整的心以外,什么都不能给我。

我从内心同情他,也被他的诚实和爱心感动了。我告诉他,钱是可以挣的,但是世界上唯一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心。我倾我所有积蓄为他买了来回机票,让他来华访问。

在我俩通信半年之后,1994年6月,海瑞从伦敦飞来中国与我见面,当即告诉我他要娶我为妻,并说这是我的父母的在天之意。于是我,一个中国共产党老干部的女儿嫁给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红五类”海瑞。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选择的对错,将会极大地影响其后半生。我在45岁那年,选择了背井离乡,远嫁英伦,无疑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二、初到英伦

1994年12月15日,北京时间下午四点,我在北京首都机场登上波音747飞机,于英国时间当日下午四点,在伦敦西斯罗机场走下飞机。空中飞行了十二个小时,还没有进入第二天。两地的时差,使我那一天拥有了32个小时。到达伦敦时,虽说是下午,室外已经完全是一片夜色了,到处灯火通明。原来,英国纬度很高,靠近北极圈,冬天的白昼很短,夜晚很长。冬天下午三点半天就黑了,早晨八点天才亮。而夏天呢,早晨三点天就蒙蒙亮了,白昼很长,而到晚上十点,夕阳的余晖还赖在天际不肯落下。夏季的英国,晚上八九点天色都是大亮的。

我入关时,机场工作人员看我是第一次入境英国,和蔼地问我是否有人来接我,我说出了海瑞的英文名字。于是,机场的广播喇叭把在大厅等候的海瑞叫到入境处来接我。我就这样顺利入关。海瑞推着我的行李带我去停车场,然后开车离开。只见他将一张卡塞入一个机器,横着的栅栏就自动打开了。我在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切都很新奇。车开上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灯明亮辉煌,公路上的汽车排成长龙,有条不紊地前进,没有喇叭声,所有的车灯都开着,几股车流被公路两边的民宅灯光和路灯静静地夹在中间,像几条相对爬行的灯的长蛇。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与地面的灯光交相辉映,好看极了,也安静极了。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么多车辆开过,竟然看不到灰尘!而那时南京郊区的公路,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只能靠行驶的车辆来照明,汽车开过就扬起冲天的尘雾。英国可真干净啊!

海瑞车开得快,不到一小时就到家了。海瑞住在三楼,我们竟然是乘电梯上去的!而我们南京的房子,那个时候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也没有电梯呀。走进海瑞的小屋,我惊喜地看到花盆里两朵艳红的海棠花昂首怒放。海瑞激动地留下了热泪,他说,这株海棠他已经养了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开过花,而在我到达的这天却开花了,不是开一朵而是两朵,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的啊。

那时海瑞在开出租车挣钱养家,他每天一大早就要出门,只剩我一人在家。虽然人生地不熟,但由于我在中国就学好了英语,上街购物去超市买菜与人交流都不成问题。海瑞虽说是英国穷人,可是住宿条件真的比咱中国人好多了,屋内全地毯,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从临街的扇形大窗户看出去景色宜人,房屋建筑都很漂亮,大多数都是两层的花园洋房,看不到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街道非常干净,四周非常安静,很少看到步行者,街边停满了小汽车。据海瑞说这一带住的都是英国的“无产阶级”,小汽车不算财产,在这儿,小汽车与中国满大街的自行车一样,只是代步的工具,售价便宜,就连海瑞这个英国穷人也开着私家车呢。

在我眼里,海瑞的厨房和卫生间都很高级,特别干净,比我以前在江苏省委书记柳林家里看到过的厨房和使用过的卫生间都要好得多。英国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而中国的不行。记得海瑞刚来来南京时,口渴了直接开自来水龙头喝水,被我吃惊地拦住,告诉他我们五楼水箱里的水不干净,必须煮开了才可以喝。他听了也很吃惊,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自来水是不可以直接喝的。

我到伦敦时正值冬季,英国虽然纬度很高,与中国的哈尔滨平齐,可是由于有大西洋暖流环抱着英伦三岛,气温却不很低,一点也不觉得冷,屋内暖气很足,屋外白天也大都在零上的气温,绝对不会出现哈尔滨那样的零下三十度冰天雪地的情景。我从中国带来的毛裤根本用不上,就连我穿的棉毛内裤海瑞看到都觉得很惊奇,因为他们英国人从来不穿棉毛裤的,冬天也只穿一条单裤就行了。到处都是暖气,家里,汽车里,商店里,都是一年四季恒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而南京的冬天冷得要死还没有暖气,冬天我在家坐着看电视都冻得直打哆嗦,手上成天抱着个热水袋才行。看到海瑞那么好的生活条件,觉得英国的“红五类”可真比中国的“红五类”生活强多了,他们的舒适程度超过中国的资产阶级!在英国当个穷人咋这么好过呢?英国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以前我在南京时,冬天洗澡特别难,要去挤外面的大澡堂,好几个人挤在一个莲蓬头下面洗淋浴,洗澡时稍不留神就被人偷去肥皂毛巾。可是在海瑞的小屋里,一天二十四小时热水供应,随时都能很舒服地洗澡,再也不用去挤什么公共澡堂了,再说了,英国根本就没有像中国那样多人挤在一间大房里洗澡的公共浴室。英国的住房质量特别好,非常隔音,都是双层玻璃,外面汽车开过时我们在屋内基本上听不到声音。海瑞还说他是英国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呢。我惊叹了,哇!这么好的住房条件,还是社会最底层!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让我在到达伦敦的第一天就初步领略了。当然,如今的中国,也在进步,城市居民也已基本解决了冬季洗澡难的问题。可是,在二十年前,对于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冬天能在自己家里洗澡的毕竟还只是极少数。

初到伦敦的第一个月,我每天在家搞搞卫生,做做饭,看看电视,织织毛衣。一天,我看到一条电视新闻,说伦敦有个小区的电缆维修不好造成停电事故。电视画面上出现了裹着棉被的老人,说家里暖气因停电而没有了,热水也没有了,喊着冷啊冷啊。这个镜头反复出现,然后是主持人对政府的激烈批评。他说,虽然这是过去的五十年来第一次发生的停电事故,但是给这个小区的人民生活带来很多困难,是不能容忍的。再然后是伦敦市长出现在电视镜头之前,向伦敦市全体公民道歉,检讨自己工作的失误,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故,若再发生便引咎辞职。我感到惊奇:这么点小事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竟然能逼得市长出面道歉?

后来在英国时间长了,终于明白了,任何一点小事只要关乎民众利益,就绝不是小事!如果当官的不端正态度,得不到民众的谅解,就极有可能被赶下台。这是因为英国政府是民选的,所以,只要当官的惹老百姓不高兴,老百姓就可以要你下台。布莱尔执政时,他的内政部长因为秘书帮助他的保姆办签证时,没有排队,移民局优先给他办理了,结果被媒体大肆炒作。内政部长上电视做了解释,说自己事先并不知晓,老百姓就是不答应,回应说,你的秘书不排队,是你没有教育好,也是你的责任。今天你纵容包庇他,明天就会纵容包庇其他人!你这样的部长我们信不过!无奈,内政部长只有宣布辞职。为不排队加塞这点小事就辞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领导人一切优先是理所当然的,发生大火时让领导人先走,烧死的都是些孩子。而这在英国就是大逆不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当官的去和留,是要由六千万英国人民来决定的,而不是由任何政党或机构来决定的。

这次停电事故只发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我和海瑞的住处没有停电,所以我们不受影响。要不是电视报道,我们是不知道的。那段损坏的供电线路在两个小时内就修复了,那个小区的供电供暖很快就恢复了。但是这个电视画面仍然在不断播放,不断地警告政府部门要把人民的生活琐事放在议事日程上来,不得有误!

我又惊叹了!在中国,城市小区停电事故算个啥!我们南京,一到夏天,说是郊县农忙期间要用电,几乎天天拉闸,南京各个区轮流停电,而我住的峨眉路几乎天天停电停水,白天停水,夜晚停电。我和周围的居民家里都备有蜡烛,随时准备着停电时用来照明。而且,我得每天深更半夜爬起来,强睁开睡眼惺忪的两眼,用铅桶和脸盆接水,留到第二天停水时使用。海瑞第一次到我家时,就是天天停电停水的。那时他对我说,感觉中国很落后,还问我为什么政府不管管,我还不以为然,说中国那么大,政府哪管得了那么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海瑞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尽快地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像这样经常性地停水停电,在英国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我告诉他,这样的停水停电,年年夏天都要发生至少两个月,可受罪了。他惊讶地张大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摇头。

其实,最让他惊讶和不理解的的是中国人的逆来顺受,他看到我和邻居们每天忍受着停电停水的困难,却没有人去政府或媒体投诉,非常震惊!觉得我们是不是思维不正常,其实是他不了解,那时中国的老百姓无处投诉,即使投诉了也没有用。后来他得出结论:在中国看到不能理解的事情时,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我不想让他对中国印象不好,就对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比从前好多了,至少我还有一小套住房呢。可是海瑞说我的住房很原始,我不明白他说的原始是什么意思。到了伦敦我才知道,像我在南京那样的火柴盒式的水泥楼房中的一小套,曾被很多无房住的中国人羡慕的住房,在英国是看不到的,因为英国的猫狗屋都比我在中国的住房漂亮和高档。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整个英国根本就没有一个穷人!海瑞这样的英国穷人真是太舒服了!

在我的印象里,英国人比美国人绅士。看看海瑞,还真是的。我在广交会上见过很多美国人,他们若有不满会立即表现出来,甚至大嚷大叫挥挥拳头什么的,从不会顾及中国人的面子。而英国人若对你有什么不满,不会当面批评你,而是彬彬有礼,给你面子,绝不给你难堪。但是他们会转弯抹角不知不觉地挖苦你,还让你听着舒服。海瑞在南京的时候,为了让我和我的朋友们开心,经常很谦虚地吹捧中国的古老文明,经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英国不可望其项背。两千五百年前,当中国已经有了世界顶级的封建文明,有了老子和孔子等大师时,英国人还住在山洞里呢。我们听了确实很开心。到了英国以后,目睹了英国先进的社会文明,我为中国的所谓“五千年文明史”感到惭愧不已。在英国的现代文明面前,中国的古代文明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海瑞说两千五百年前,英国人还是原始人时,中国已是发达的封建社会了,真正的意思是说看看现在吧,当中国人还住在很原始的房子里以为很不错时,英国的普通贫民都已住上了中国的富人都羡慕的好房子,英国早已超越中国了!可他从不直说,让你自己慢慢明白。哎,“英国绅士”这个词与“虚伪”两个字简直就是同义词,可是就是让你听着不讨厌。

初到英伦最让我惊叹的是英国的电视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政府,政府官员还必须出面答复!海瑞说,只要政府官员不为百姓着想,随时都会被弹劾下台!我第一次听说这些,感觉英国与中国太不一样了!不像中国那样,官员都是是领导百姓的,而英国正好相反,他们的官员是受英国人民领导和管制的,他们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他们是公仆,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且是真正地服务!

在刚到伦敦的几天里,我每天都听到新鲜事,那几天我学到了在中国几十年都没有学到的东西,那就是:英国没有党报党刊,没有中央电视台!也就是说,英国从首都到地方,有很多报纸和电视台,但是没有一家是官方办的!英国所有的媒体都是由民间私人办的,著名的BBC广播公司也是民办的!英国媒体的主要职责是用来监督政府的。在中国,媒体最拿手的是对政府歌功颂德,而在英国,媒体最拿手的是挑剔和揭露政府的错误之处。在英国的电视新闻里面是听不到政府一件好事的,可是,但凡有一点点丑闻就会反复播放。可见,在英国当官是多么不容易,没有点胆量的人是当不成官的。因为若想在英国当官,就要每天准备好挨骂,而英国人所做的最安全的事情,也是最爱国的事情,就是骂政府,骂首相。随便你怎么骂。即使骂错了,也不会有人来找你麻烦的。这种情况对于我这个在中国被领导管制教育了几十年的人来说,几乎惊呆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大解放!因为我在英国可以毫无顾忌地想说啥就说啥,我自由了!不仅思想自由,而且言论自由,再也不可能被什么人扣上什么大帽子挨整了!

我到英国的第十天就是圣诞节,海瑞早已帮我订好了圣诞大餐,与十二位朋友在一家餐厅聚餐,三道菜,主盘是火鸡,我只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我的妈呀,这么难吃,还圣诞大餐呢!每个人的餐费是十二英镑,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156元!我的老天,那时我在江苏外贸的每月基本工资才64元啊!海瑞还说每人十二英镑是打了八折的呢。这么贵的晚餐,还这么难吃!于是我放下刀叉,再也没有动过我面前的那盘圣诞大餐。我在英国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就这样是饿着肚子度过的。从此我拒绝西餐,自己在家做饭吃。

那时我满脑子都是中国带来的观念,虽然我知道英国人是不靠子女养老的,但我那时还不知道英国老人全由国家照顾,我以为英国人养老也要靠自己攒钱来养老,所以我需要一份工作,需要挣钱存起来为我自己养老,便积极地与我从前在中国外贸认识的英国商人联系,希望他们能雇用我。

三、当上白领

怀特(White)先生是我在南京做外贸时认识的英国商人,是个赛马运动爱好者。英国和欧洲都有传统的赛马项目,每年各种比赛繁多。十几年前,怀特和他的表哥看准了商机,创办了这家赛马用品公司,专门做赛马用品,比如赛马运动员从头到脚的服装鞋帽、马鞭,还有马匹使用的马鞍、嚼头等,他们的产品95%的订单下给江苏外贸各公司,供应对象是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生意规模相当可观。怀特以前每年要去南京两次,与江苏外贸谈生意下订单,基本上都是我为他当翻译,是老熟人了。所以,他接到我的电话后,立即从英格兰中部的Herefordshire开车来伦敦看我,并说可以让我去他的公司工作。

我听了当然高兴,可我还要求他同时雇佣海瑞,他也同意了。我非常高兴地下厨房做饭炒菜,请他吃饭,他还送我一瓶高档威士忌洋酒。我工作的事情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说妥了。为了上班方便,我们就把家搬到Herefordshire的一个名叫Bromyard的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当我们把伦敦小屋里属于我们的东西搬上租来的集装箱货柜车,开往我们新的住地时,沿途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着迷。我看不到工厂,看不出英国的工业高度发达,只看见清澈的蓝天白云,悠哉悠哉的牛马羊群在绿草地上吃草歇息,草地上零星站立着英国特有的橡树,真像是一幅幅美丽的油画,呼吸着像原始社会那样没有污染的洁净空气,神清气爽。只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显示了现代化的气息。可是英国人“很不懂经济”,高速公路上竟然没有收费站!全国公路都不收养路费!

1995年1月中旬,在到达英国一个月后,我在英国上班了,成为坐办公室的白领。每天早晨我和海瑞一起开车15分钟,去怀特的公司上班,中午在公司休息,下午五点下班后回家。回家的路上在超市买些蔬菜食品,然后回家做饭、吃饭、看电视。周末就开车到周围的城镇玩耍。看到英国处处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一眼可以看清几十里以外,很是惬意。

我是老板的助理,主要是负责把老板的订单下给中国厂家,并打国际长途向工厂技术人员说明和解释各项产品的要求,这比英国人自己与他们联系要省事多了。英国人讲话中国厂家听不懂,经常出现些麻烦。现在,怀特的公司来了我这么个中国人,还是老外贸,可谓得心应手,中国厂家再也不会把英国人的意图搞错了。我刚上班不久,就在怀特的公司接待了来自天津外贸和上海外贸的两批出国小组。我成了主人,他们成了客人。想想我当年在江苏外贸的时候,虽然也是主力外销员,但是出国都没有我的份,全都是经理科长的名额,顶多再带一名他们喜欢的听话的业务员。他们出国不谈业务,主要是玩。业务都放在广交会上谈。那时在江苏外贸,无论我的业务有多好,英语有多棒,因为不会拍领导马屁,所以不被领导当个人。而现在,我成了英国外贸公司的主力了,一上班就受到了尊重。公司进口部经常找我帮助他们给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的商家打电话,询价各种产品,作对比后挑选一家价格最低的下单。在英国,我感觉我是个人!一个在公司里举足轻重的人!他们让我知道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给了我充分的自由。我可以任意给中国方面打电话和发传真,没有人会来检查我是否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或者发了私信。海瑞分在销售部英国国内业务组。我们的生活很快就稳定下来,有两个人的工资,渐渐地也有了些积蓄。

我到英国后的第二个月,能这样顺利地成为英国白领中的一员,关键还是因为我没有语言障碍。我后来在伦敦认识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好多人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可是就是找不到好工作,还要去中餐馆打工,干苦力。原因就是他们的英语口语太差了,与英国人交流有障碍。所以,如果不在中国学好英文就跑到国外来,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是很吃亏的。

我对英国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觉得很不错。可是还是发现有些事情办起来不太方便。比如,英国的商店和邮局和我们上班族一样,我们上班他们上班,我们下班他们也是下午五点打烊,周末和节假日,绝大多数商店关门休息,只有超市开门几小时。圣诞节期间,连超市也关门休息了,如果你临时想买什么东西招待客人,连门儿也没有。圣诞节是英国最安静的时刻,大街上静悄悄的难得见到一个人影,连汽车也很少开过,所有的人都在家里与家人团聚。哪像中国,春节长假国庆长假是最吵杂繁忙的时刻,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商店里面人挤人,热闹非凡,节假日销售额都会飙升。而在英国,不要说节假日商店都关门,就是平时上街也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商店关门,门上贴张纸说:“我们全家外出度假,关门两星期。在此期间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之类,我经常感觉买东西不方便。不像在中国,平时商店每天要营业至晚上九、十点钟,越是节假日,商店开门时间越长。英国人真的比中国人脑残,放着能赚钱的时间段不愿多赚钱,却愿意多玩多休息。有一次,周一我下班回家收到一封挂号信通知,叫我去邮局领取。可是从周一至周五,我上班时邮局还未开门,我下班邮局也下班了,整整一星期也领不到邮件。幸亏邮局周六上午开门半天,我才拿回了邮件。现在我已习惯了英国的生活方式,平时就把日用品食品菜蔬全买好,周末和节假日就是玩。

我初到英国时,非常节俭,总是想着要多存点钱,留着以后养老。所以我平时上班自己带一顿中饭,身上不放一分钱零花钱。中午休息时,我在办公室里打开自己的饭盒,在公司的开水箱接一杯开水,就是午餐了。英国是个有着传统酒吧文化的国家,英国的大街小巷里,形形色色的酒吧数不胜数。我的英国同事们一到午餐时间就都成群结队地涌进酒吧,在那里喝上几杯啤酒,吃块三明治,总是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办公室里。开始他们都拉我一起去酒吧,可是我婉言谢绝。几次下来,他们就不拉我去了。海瑞说,我应该加入他们,否则会显得离群,这样不好。我觉得应该入乡随俗,就答应和大家一起去酒吧。海瑞坚持要我带上零用钱,因为在酒吧里,大家是互相买酒的,进了酒吧就必须买酒,哪怕买点软饮料也行,如果只坐在那儿看,啥也不买,别人会把你当成怪物的。不过,英国人喝酒,主要是喝啤酒,基本上没有烈酒,更没有中国那样的白酒,所以极少有人会喝醉。为了与英国的同事们打成一片,我违心地跟着他们一次次地进了酒吧,每日都要掏钱买酒给同事们,同事们给我买饮料。一次要花十英镑(相当于当时的人民币一百三十多元),我很心疼。

海瑞对我舍不得花钱,总是存钱的做法很不理解。他老是说,存什么钱啊,你今天不享受,明天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呢,一旦有三长两短,所有存的钱都白存了,今生的钱不花光,带不进来世的。而我老是争辩说,我要留着养老的。他更加奇怪,养老要你担什么心那?他以为英国的国家养老制度我是知道的,其实在他没有说明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在英国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闻,而且是闻所未闻!海瑞说,在英国生活是不需要存钱的,你挣的钱就是要你用来享受生活的,你若是失业了,国家给你救济金可吃饭穿衣,你若是生病了,去医院看病享受免费医疗,你若是老了,国家会给你钱养你老,存什么钱嘛?渐渐地,我接受了海瑞的做法,不存钱,只要留下吃饭钱,其余都花光,但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借钱。后来的经历更使我明白了,我们的银行存款越低,享受的福利越高,拿到的政府福利越多。这样,就养成了我在英国乱花钱的习惯。现在每年回中国探亲访友,我也是把随身带去的零花钱都花得精光,买衣服买鞋子,做足疗,聚会请客,等等,不用担心钱花光了会碰到急事要用钱而自己拿不出钱的情况。因为在英国,碰到任何急事,政府都会帮你解决的,不要自己出钱,就连你死了,政府还会给你丧葬费呢!

我和海瑞在怀特的公司上班三个月以后,怀特借口海瑞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太慢,将他辞退了。怀特找我谈话,说给我加薪一千英镑,而且说我在他公司的工作位置是永久保证的,永远不会辞退我的。原来他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聘用海瑞,只愿意聘用我一人,又要面子不好意思说,所以给了三个月的所谓“试用期”,让海瑞的试用“不合格”,海瑞就这样又失业了,但是每周政府发给他五十英镑救济金,直接打入我们的共同账户,我们的生活并不受影响。可是我对怀特辞掉海瑞,很不高兴,不过我什么也没说,等待机会向他辞职另谋高就。

海瑞年纪大了,一时找不到工作,我早出晚归工作挣钱,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了。每天我一大早就出门,搭公司同事的车去上班,海瑞留守在家。每晚我回到家中,海瑞都会立即送上一杯热茶,接着便炒菜做饭。由于我拒绝西餐,海瑞不仅学会了跟我吃中餐,而且还学着做中餐。虽说他的手艺不咋地,但那份爱心是难能可贵的啊!海瑞对我体贴入微,他对我的关爱是我在中国所不曾有过的。

我向怀特辞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我利用一个周末休息,将我和海瑞的故事用英文写了出来,海瑞读了热泪盈眶。这时候,他的特长便发挥出来了:他厚实的英文功底使他对于别人的文字要求也很高,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用心修改了我的文章,然后投稿Saga杂志。我的稿子很快被发表在该杂志1995年9月期上,我的大照片成为那一期封面,令无数读者感动。海瑞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可太幸运了,娶了一位封面女郎哦!”我们不仅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还被Saga公司邀请去了Saga总部所在地——美丽的英吉利海峡海边的福克斯通(Folkestone)小镇旅游三天。他们不仅给了我四百英镑稿费,还为我们付了头等座火车票以及我们住在福克斯通三天的旅店钱。

我和海瑞的故事,不久就被英国最大的报纸《星期日邮报》转载,我又得了转载费。我的那篇两千字的短文,为我和海瑞带来了好运。我不仅提前拿到了在英国的永久居留权,而且使海瑞在60岁的时候被Saga公司聘用,又有了一份固定工资。那次我们应邀参观Saga总部时,受到Saga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Roger)的接见,还设宴招待我们。当他听说海瑞没有工作,便表示愿意接受我们二人一起加盟他的公司。回到Herefordshire后,我立即向怀特提出了辞职,他很惊愕,他觉得他对我不薄啊。可是我对他辞退海瑞有意见,就用辞职回敬了他。

在怀特的公司工作一年后,1996年1月底,我们搬到了美丽的福克斯通,从此再也不愿意离开,今后也永远是我的定居地。我和海瑞双双进入Saga公司,我成为这个有1500名职工的大公司的第一位被聘用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人。Saga公司的有着明亮宽阔的大玻璃窗的办公大楼,比怀特的公司气派得多,也高档得多,我在英国的白领生涯又上了一层楼。伦敦有线电视台听说后,为我和海瑞制作了一个10分钟的访谈节目,我们的故事随着电波传向全世界。海瑞的子女和前妻贝蒂看了电视转播都打来电话祝福我们,并约我们见面。

1996年10月6日,海瑞的儿子戴维为我们订下了曼切斯特的希尔顿饭店,我们驱车前往,与贝蒂和孩子们见面。贝蒂与海瑞离婚后便与表哥Ron结了婚,生了儿子名叫安德鲁,也来参加聚会。我见到的贝蒂已不再是照片上的年轻姑娘,她那年已经58岁,满头银丝。贝蒂和我——海瑞的两任妻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种情景在中国真是难以想象的啊。在中国,离婚即仇人,很多人不仅离婚时大打出手,离婚后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而在英国,离婚却使贝蒂对海瑞的友谊更深。贝蒂对我说起海瑞年轻时是多么帅的小伙子时,两眼饱含热泪,无限怀念旧日的时光。她情不自禁地搂抱着海瑞,在海瑞的脸上亲了又亲。看着她搂着海瑞的样子,我不仅没有一丝妒意,反而为贝蒂失去海瑞生出些惋惜来。此时的贝蒂,拿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她为海瑞和我买了酒,我们碰了杯,并在一起合影留念。海瑞对贝蒂说:“正因为我们曾夫妻一场,才使我们成为终生的朋友。”在英国,亲人们之间虽然也会偶有争吵,可是并不记仇,很快翻篇,只剩下爱而没有恨。后来我多次去曼切斯特都是住在贝蒂家里。

我的新工作单位Saga公司是个集团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Saga旅游公司,Saga保险公司和Saga杂志社。我和海瑞都被分在Saga旅游公司,我分在远东部参与中国旅游业务,海瑞分在机票组销售飞机票。可是这次我的工作却很不顺利,负责远东业务的小组长凯罗琳(Caroline)从我报到那天起,就对我十分排挤。因为当时英国正掀起中国大陆旅游热,作为英国旅游业十大支柱之一的Saga旅游公司,当然也正以飞快的速度扩大中国旅游业务。而我这个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加盟中国旅游业务,理所当然地被凯罗琳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她认为一旦让我业务上手,很快就会超过她的,她目前手上的这块中国蛋糕会被我抢走,谁让我是天生的中国通呢!其实,我只想当好她的助手,只想帮助她扩大业务量,从来不想抢她的业务。可是她不这么想,总是深感恐惧,于是对我处处刁难。

凯罗琳从一开始就绝不让我接触有关中国旅游的一切业务,每天都让我为她打杂,给我一大堆资料叫我去复印机那儿复印,然后归档。有很多都是重复劳动,复印了再复印,对于公司的复印纸也是极大的浪费。或者开出一大堆文具清单,指使我去后勤部门领取,还经常支我外出去商店购买打印机墨盒等等琐事。然后再对我进行训斥,说我归档归得不好,领取东西太慢,还说我是不是身体不适走不动路啦?若是有不适回家休息吧,等等,等等。

我对于凯罗琳的刁难,采取忍气吞声,尽量做好的态度,以为过一阵会好的。我想,只要我心诚,使她感到我不是她的对手而是助手,就会好的。可是海瑞说,不会好的,英国女人嫉妒起人来也是很顽固的。海瑞对凯罗琳这么欺负我感到很愤怒,可是Saga公司对我们有知遇之恩,我们不能不给罗杰董事长面子,不能在公司里面与凯罗琳公开吵架。海瑞便对我说,算了,我一个人的工资也能养活咱俩,你不要干了,辞职!咱不受她那份气。说实话,我也不想在凯罗琳手底下干了,便在刚刚进入Saga公司两星期时就跑去人事部递交了辞呈。人事部经理很吃惊,因为他知道我是董事长罗杰打过招呼必须聘用的人,怎么这么快就想走啦?我对他说明了凯罗琳对我的打压,他说非常sorry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叫我先回家休息,他们研究后再给我答复。

第二天,Saga杂志社主编保罗(Paul)请我和海瑞吃午饭,他对我们说,进公司仅两星期就提出辞职的,我是第一人,罗杰董事长很感不安,叫他来劝说我继续留在公司工作,但是可以换个地方,不要待在远东部了,让我去给旅游公司总经理当助手,另外负责旅游公司信件的收发。我和海瑞觉得盛情难却,便答应了。当天我的桌子就搬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口了,我也安下心来了。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走上了正轨,我很快熟悉了我的工作程序,除了帮助总经理发传真,给公司各部下达指令,发开会通知以外,就是把外部送进来的邮件分类,然后送到公司各部门,有时候还需要送上八楼给罗杰董事长。一次我从八楼电梯走出来,在走廊里正好碰到罗杰,他笑着对我说:“I am very glad you are with us!”(我非常高兴你留下来和我们在一起!)说着他拉开他办公室的门,进去之前又回头对我笑着眨眼说:“Please be with us!”(和我们在一起吧!)碰到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领导,即使有些委屈,不能做中国旅游了,但还真的不好意思马上就辞职离开公司。

我们每天工作七小时,上班时间在公司里面各司其职,董事长、部门经理、副经理、组长、副组长、老业务员等等,分得很清楚,下级对上级非常尊重听话服从,同级之间平等礼貌友好,相安无事。由于我的工作性质就是与各部门联络,所以认识了很多人,大家都很喜欢我,我很开心。最让我开心的是,下班时间,什么董事长、经理的,再无上下级之分,和我们底层职员全都平起平坐了。不论上下班,只要我在电梯口碰到董事长罗杰,他必定要让我先进电梯的,绝不肯在我前面进去。罗杰是个亿万富翁,可在超市里,他与普通职员一样推着手推车购物,排队付款,在他前面排队的下属们,谁也不会让他排在自己前面的,更不会有人为他拎包!平时在外面碰到自己的上司,只是礼貌地打声招呼而已,上司绝对不会要自己的下属为自己干私活,如果要请人帮助干点额外的活儿,必须事先谈好工钱。下属也绝对不会给上司送礼,人人平等,人人按规矩办事。全公司的人都不会称呼上级的职务,像在中国那样,什么李总,赵总,王局长,张科长什么的,在这儿就直喊名字!喊董事长罗杰,喊部门总经理伯纳德,全喊名字,不带姓,更不带职务,大家的称呼平等。上班时,老板不能对员工摆架子,员工也不会对老板恭维拍马。七小时之外更是如此。

Saga公司还有一个传统,公司人事部门会给每一位职员过生日。我们进公司时都会填写一张表,写清楚生辰年月日,所以人事部知道所有职工的生日。偌大个公司,差不多每天都有人过生日,有时好几人同时过生日。每人都会得到公司赠送的鲜花和小礼物,然后同一小组的同事们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这样的人文关怀,我在中国的时候是没有见过的。我过生日的时候,得到的是鲜花、生日卡和巧克力。这就是公司的凝聚力。所以Saga公司有很多老职员都在这儿工作了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了,当然也经常有人因结婚或者搬家等各种原因而离开Saga公司,在他们辞职离开公司时,同样会得到公司的一份礼物和祝福卡。英国的公司,就是这样努力使在此工作过的人都留下美好的记忆,愉快地离开。

我那时已经开始写作我的回忆录了。由于我是上班族,写作的事情就放在晚上和周末,时间很有限,所以进展缓慢。有时候写作时思绪不断停不下来,会写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上班会打瞌睡。海瑞看我又上班又要写书很疲劳,再次劝我辞职,回家专门写书。于是,在Saga工作了一年半以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了。这一次我用的是要回家写书的正当理由,所以罗杰不再挽留我,而是给了我一个友好的祝福。离开公司后我就去政府报到,加入失业者的行列。没有想到的是,政府官员告诉我,由于我失业了,家庭收入降低,因此我可以享受房租补贴的福利,每个月可从政府得到两百英镑补助。我太高兴了,不工作了还有钱拿,这种感觉真好!后来听一位在伦敦的中国朋友对我说,能在英国大公司工作的大陆中国人,实属凤毛鳞角,全英国都找不出几个来,我还这么不珍惜,动不动就辞职。我开心地笑了,这说明我在英国有生存能力!

说到我写书,还真得感谢辞退了海瑞的怀特先生呢。由于怀特让海瑞成为失业者,才使海瑞有时间在家全身心投入修改我最初的英文书稿。我产生写书的念头,是因为读了旅英女作家张戎写的家族传记。1995年3月11日,是我在英国过的第一个生日,海瑞买了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那是一本居住在英国的中国人写的英文书,书名是:“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作者张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她用四年时间,写了她的外婆、她的妈妈和她自己一家人的故事,当然也包括她父亲和其他亲友的故事。她通过自己的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首次向全世界系统地披露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她写的内容对于西方读者完全是前所未闻的,所以引起了世界性轰动。

虽然张戎的书1991年就出版了,而且获得好几项国际大奖,可是因为被中国列为禁书,所以我在中国时根本不曾听说过。拿到书以后,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读几页,我看得很仔细也看得很慢,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很仔细地读完了一遍,有些地方还重复读了好几遍,书中观点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张戎的父亲也是共产党老干部,她与我家庭背景相同。所不同的是,我的父母很早离世,而她的父母文革时还活着,当然受到严重冲击,精神和肉体都受到迫害和摧残。张戎用家族传记的形式,鞭挞了中国自1949年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给与了详细的叙述和批判。她的经历和家庭遭遇与我的不同,但是我与她都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即:文革后打倒的所谓“四人帮”,其实漏掉了罪魁祸首,中国的十年动乱和灾难不是什么“四人帮”造成的,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五人帮”在祸国殃民。

我觉得我的经历也可以写一本书,作为张戎的“鸿”一书的姐妹篇,互相支持。我给张戎写信表达了我的想法,并给她寄去了登载在Saga杂志上的我那篇短文。张戎很快给我回信,说她读了我和海瑞的故事很感动,并鼓励我写出更多的东西来。于是,我决定写我的回忆录。因为针对的读者是西方人,所以我用英文写作,写作工具是海瑞的一台袖珍英文打字机。我从我的父亲流落南京写起,第一页英文稿敲打完毕后就递给海瑞阅读。海瑞读后一拍桌子:“Very good!Go on!”(很好,继续写!)

我的书定名为《天边》,是因为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远在天边的国家,我从小一直想踏上这片远在天边的土地,经过很多生活的磨难后,我终于踏上了《天边》的土地。由于书稿需不断修改,使用打字机修改起来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那是我和海瑞的第一台电脑:Windows 95.有了这台电脑,修改起书稿来就方便多了。开始我是利用业余写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还没写到一半。后来干脆从Saga辞职,在家专门写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于1999年初全写完了,然后就交给海瑞帮我修改和润色。在书稿完成之后不久,我的入籍申请也得到英国移民局的批准。1999年11月,我在律师事务所交了五英镑,手摸圣经,由律师领着,对英女王宣誓效忠,成为英国公民。而我的书稿此时也由文学经纪人交给英国资深企鹅出版社,很顺利地在2000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至全世界。

四、英国政治

我的书出版以后,给我带来很多社会活动,报纸电视台采访,以及去BBC广播公司发表广播讲话,到各地书店签名售书,接受各民间团体邀请去做报告,其中有一次是被英国顶级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请过去做演讲,当然全都是用英语演讲。我的扎实的英语功底帮助我获得了相当圆满的成功。英语口语好,在英国就比较容易地融入主流社会。我还被出版社送去香港和新加坡签名售书,忙得不亦乐乎。

我从香港签名售书回到英国家中,看到了地方政府寄给我的选票!原来2001年5月要进行全国大选,选出下一任新首相。我生平第一次获得了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投票权利,不是在我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是在老牌资本主义英国。当我跟着海瑞来到投票站,往投票箱里投入了我那张庄严的选票时,我真正感到,在英国,我确实是一个人!

那年英国参选的主要有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三个党的党魁。我对于他们三个政党都不了解,只是因为海瑞是个坚定的保守党支持者,所以我便支持海瑞,他选谁我就选谁。海瑞最敬佩的两个曾经的保守党领袖就是丘吉尔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丘吉尔因领导英国人民抗击德寇功勋卓著而永垂史册,而铁娘子因取缔工会大大发展了英国经济,而且打赢了马尔维纳斯岛屿的战争而受到全体英国人民的敬重。铁娘子连续三次当选英国首相,她退出政坛不是因为反对党的攻击,而是来自保守党内部男人们的嫉妒和威逼,含泪辞职的。继任的梅杰首相是个人品非常好的人,但是政治上不如铁娘子于万一,相当无能,很快就丢了政权,被工党的布莱尔在大选中击败而下台。海瑞对于撒切尔夫人被迫辞职,非常同情。

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一般被人看成是英国的左翼政党,其党员基本上都是中下层平民,伦敦中国城里好多开餐馆的中国人都加入了工党。而保守党属于右翼,代表英国上层贵族和中产阶级,其成员有很多贵族家庭出身的人,还有很多是英国商界和银行界的大亨,伦敦金融城就是保守党的天下,掌握着英国的经济命脉。不知为什么,海瑞这个英国“红五类”,却并不认同工党理念,而是保守党死党。也许是因为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贵族的血统,天生就有贵族气的缘故吧。后来我问过他,还真是的。他的母亲告诉他,他那从未谋面的父亲就是个贵族。但是他说他认同保守党,并非是因为贵族血统,而是他认同保守党的治国理念。海瑞是个坚定的反共分子,所以对工党的所谓社会主义理念不屑一顾。令我非常高兴的是,我的朋友张戎和她的英国老公哈利戴也是坚定的保守党成员。

我们小镇福克斯通,属于肯特郡,是中产阶级聚居地,也是保守党的大票仓。每次大选,工党的宣传车都会来福克斯通造势,分发传单。而保守党什么也不做,投票时,全肯特郡压倒多数的票肯定还是会投给保守党。不过在我参加投票的那年,保守党虽然在肯特郡大胜,但在全国没有占到绝对优势而被布莱尔以微弱多数取胜,工党上台执政,保守当成了影子内阁在野党。

梅杰下台后,辞去保守党党魁的职务,由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接任保守党党魁。迈克尔曾在梅杰首相执政时担任内政部部长,他是我们肯特郡的议员。大选后的一个周末,作为畅销书作者,我被小镇书店请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文学颁奖仪式。晚上七点,我准时来到书店,颁奖开始前,大家站着喝饮料吃小吃。过了一会儿,书店经理史蒂夫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跟我来。我跟他走到门口,他对刚刚进来的一个男人说:“迈克尔,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妮,是我们小镇的作家,她写的书在我们书店创下精装本销售最高纪录!”原来,来得正是保守党党魁迈克尔·霍华德。他听了史蒂夫的介绍,立即与我握手,并且掏出十英镑钞票交给史蒂夫说,我买一本安妮的书。史蒂夫去柜台拿了一本书给迈克尔,迈克尔要我签名。我接过书在扉页上签了名,抬头对他说:“迈克尔,我在大选时是投了您一票的。”迈克尔笑着说:“你做的很对,可是很遗憾,我们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像你一样的人。”

迈克尔当时是英国下院议员,保守党党魁,相当于中国的政治局委员,绝对的大官。可是他应邀前来参加我们小镇一个小小的书店的文学颁奖仪式,是一个人开车来的,没有保镖,也没有为他拎包的,他与我们平起平坐,一起站着喝饮料聊天。而在中国,普通民众要见到一个中央大员比登天还难。不要说中央大员了,连地方政府官员也不可能见到,更不可能这么平易近人。迈克尔从此与我成为好友,他再也没有忘记我。我们后来在很多场合又见面了,还一起合影。每次有活动,他都要晚到半小时左右,因为他实在太忙,但是他对于所有来自民间的邀请,绝不缺席,总是参加,非常亲民。他每次来参加活动时,一进门就会大声嚷嚷:“安妮,你好吗?(How are you?)”一边伸出右手一边向我走来,然后我伸出手去握住他的手。与英国政要人物如此平等相处,这种感觉真好。如今,迈克尔已经退休,退休后被女王封爵,成为英国贵族院一员。英国贵族院成员有权在议会发表政见,过问任何政事,提出议案,可以弹劾下院议员,但是永远不会被弹劾下台,这一条款是立了法的。一旦进入贵族院,就等于领取了女王发给的“免死金牌”。

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直接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尤其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英国没有美国那样的成文的宪法,但其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作用,各种成文法律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英国宪法。英国的国家元首是理论上的最高统帅,也就是英国君主,目前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但英国女王或国王真正的权力在于他们是英国基督教新教圣公会的首领,或曰教主。英国基督教新教不受罗马教廷的管束,英国各地的红衣主教和大主教都由英王指定,而不是梵蒂冈教皇指派。所以,信仰基督教新教的英国臣民都服从英王,爱戴自己的君王。

在政治上和外交事务中,英国君王只拥有象征性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在位的君主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社会资讯的权利、向议会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她或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在名义上,女王或国王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司法长官,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参加立法机关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扮演礼仪性角色。

英国是多党制国家,首相的产生使用全国公民投票选举制。任何一个政党领袖当选为首相后,先要报呈君主,然后要由君主下达任命书后才能生效。一届首相的执政期为五年,期间要受到各在野党的制衡和公民监督,一般不太容易产生腐败。执政期满后,即进行全国大选,选出下一届新首相和内阁政府,首相的职责是向议会负责,而议会是向全体英国公民负责。

一天,我和海瑞去海边散步,我们从福克斯通著名的老街穿过,在经过一个有着一千二百年历史的古老教堂时,我突然注意到路边一幢建筑的门上写着:“Citizen‘s Advice Bureau”(直译的意思是:公民资讯局)。我问海瑞,这是什么,他说,这是供老百姓投诉的地方,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市民投诉办公室”。海瑞说,不管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只要是对政府不满,事无巨细,都可以来此投诉,说白了,这是一个让老百姓抱怨泄愤的地方。这种机构在全英国所有城镇都有设立。我抱着好奇心,也是试试看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倾听其民间呼声,便走了进去,告诉里面的官员说我要投诉。他们问我什么事,我说,我们旁边的住户都拿到了新的垃圾箱,可我们楼下还是旧的,这不公平。其实我就是没事找事,看看这个投诉办公室会怎样给我答复。那位官员很认真地听取了我的抱怨,做了记录,然后对我说,我们一定尽快给你解决。一周后,我的楼下就放上了崭新的垃圾箱。

这下,我彻底服了!英国政府真正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保证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吃得饱,有衣穿,住得好,有书读,即使你一天也没有工作过,什么贡献也没有,但是你的衣食住行的基本人权是绝对可以得到保障的。这就是英国的政治!永远是民为大。

再来看一下中国:中国没有公民投诉办公室,但是有一个全球闻名遐迩的官方机构—-信访办,这个机构可以说是全球唯一,因为只有中国有。但是我们听到的几乎全都是中国访民被遣返,被殴打和被关押,从来未曾听说过中国信访办为上访的老百姓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倒是听说有些曾经在信访办工作过的公务员后来遭遇不公也加入了上访者的队伍,自然也从维稳别人变成了维稳对象。如果有中国人像我一样为一个小小的垃圾箱去上访,肯定会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与英国的公民投诉办公室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信任相反,中国的信访办遭到老百姓的痛恨和唾骂。

2001年11月,女王的母亲王太后去世,举行隆重的国葬。我们在家看国葬的电视实况转播。我们看到画面上的查尔斯王子显得特别哀伤,很是同情。海瑞说,查尔斯王子对祖母的感情特别深,因为他小时候总是被父亲严加喝斥,总是受到外祖母的呵护,所以外祖母去世他最伤心。海瑞叫我寄一本书给她,并对他说非常理解他的感情,因为我也失去过亲人,这或许能对他有一点安慰。我照办了,我给查尔斯王子寄去了我的回忆录《天边》,并且对他说我理解他的感情。三天后,我收到了查尔斯王子的回信,谢谢我的书,还祝福我在英国生活幸福!另外,我给迈克尔的所有私信,他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三天之内亲自回复我。而在此之前,我曾给凤凰卫视的陈鲁豫寄去我的书,告诉她我喜欢她主持的“鲁豫有约”节目。但是从此杳无音信,至今也没有答复,我写给窦文涛的建议信件也绝无答复。他们对我端的架子比英国王子和英国贵族院成员端得还要大。如果不是我寄书,而是换了查尔斯王子给陈鲁豫寄书,相信她必定会非常及时地屁颠屁颠地地答复查尔斯并且迫不及待地邀请其上她的“鲁豫有约”节目的!她目前在英国也只采访英国名人和贵族。

五、英国警察

提起英国警察,人们脑海中立刻闪现的是大名鼎鼎的苏格兰场—- 它开创了现代警察制度的先河;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侦探福尔摩斯;还有英俊、潇洒、无孔不入的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以及头戴高帽、彬彬有礼的警察绅士。

但这里记载的是我第一次与英国警察打交道的真实故事。

1996年10月31日,我在家里埋头写作英文版回忆录《天边》,忽听门铃响,便起身下楼。开门后见到四个八、九岁的英国小孩,三男一女,笑嘻嘻地向我伸出小手,大声嚷道:“Treat or trick!”(招待还是惩罚)我这才意识到,那天是万圣节,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向大人讨糖果吃,若大人不给,他们就可以做任何形式的恶作剧而不受惩罚。我笑着对他们说:“我家里没有糖果,但是我有白砂糖,我可以给你们每人吃一勺,行吗?”三个小男孩笑着点点头,可是那个个头最小的小女孩,却很厉害,坚决不答应,非要我给糖果。我只好说:“这样吧,我给你们每人一英镑,你们自己去买,行吗?”见我为难,三个男孩哈哈大笑,准备离去。可是那个小女孩就是不答应,还把一只脚伸进门内,想到我家搜查。我求饶道:“我是中国人,不过万圣节的,所以没有准备,你们就饶了我吧。”听我这么一说,三个男孩就拉着那个女孩走了。我关上门,舒了一口气,以为没事了。

当天夜里两点,睡得正香,门铃又骤然响起。我和海瑞都惊醒了,赶紧披衣下楼。开门后只见眼前站着一名穿黑色制服的年轻的英国警察,头盔下露出一张英俊的脸庞。我们很吃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警察很有礼貌地说:“街边有辆汽车被人浇上汽油烧毁了,我们的消防车已将大火扑灭了,但是车被烧成一个空壳了。我们查到是你们的车,你们平时跟什么人结怨了吗?”我们惊愕地说没有,很是困惑。但我猛然想起白天那四个小孩来要糖果吃的事情,就对警察说了。他听了说:“那就是了。”说着给了我们一张单子,上面已经填写好汽车被烧的情况,还有一个刑事案件号码。警察说,凭这张单子,我们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

警察走后,我对海瑞说,街边停了那么多车子,那帮孩子怎么就能认准我们那辆车呢?海瑞笑着说:“谁叫你是这儿唯一的一名中国人呢?只要看见你上下车一次,谁都会记住的。”

第二天我们就和保险公司联系,他们当天就派人来查看被烧毁的车,当即给了我们一张支票,二话没说就把汽车残骸拖走了。我们拿到支票后,马上去小镇的车行买了一辆二手福特牌轿车。除了原先车上的音乐磁带被烧掉了有所损失以外,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不便,一天也没有影响我们用车。我也丝毫没有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很快就忘掉了。

谁知一星期后,我们收到了警察局的一封信。信上说:“亲爱的先生女士,我们很遗憾地通知你们,经过几天的工作,我们确信无法逮捕烧毁你们车的罪犯,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道歉,并保证今后努力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除此以外,我们愿尽一切可能,帮助你们减少此次事件带来的精神伤害。我们愿意在警察署办公室接待你们,你们所有的怨气都可以向我们发泄,你们可以骂我们,也可以摔我们的玻璃杯,砸我们的桌椅板凳,这些我们都有很多备用的,专供市民出气使用。无论你们骂什么,我们绝对不会回嘴,只会微笑倾听。如果这些能够帮助你们多少消掉一点气愤,我们将非常乐意去做。最后,再次向你们诚挚地道歉。”

我读完信后哈哈大笑,觉得英国警察真是太可爱了。谁看了这样的一封信还会再生气要发泄呢?他们想的真是周到,怕我们因车被烧毁而郁闷,所以对我们提供精神帮助。海瑞说,在英国,最不用害怕的就是警察。警察在英国属于高新公务员,他们拿钱多,对于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也就多。在英国,最平易近人的就是警察了,他们永远对人民微笑,和蔼可亲,永远乐于尽力帮助你,除非你是罪犯。如果警察对你有一点儿不耐烦,你都可以投诉。被投诉的警察一经查实就会被炒鱿鱼,而且永不再被警察署录用。所以在英国,我看到警察时总感到很亲切,感到他们身穿警服特别帅。不管他们有什么案子找到我们,我们都会全力配合调查。

我在英国电视上也时而看到警方抓到杀人犯,可是却不判死刑。原来,英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废除了死刑。原因是有一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几年后因真凶被抓被证明是被冤杀的,此事引起社会轰动,经议会讨论通过了废除死刑法案,宁肯错放一千,也不误杀一个。这样一来,英国的法律更加仁慈,人民生命得到保障。可对于真正的罪犯来说,则比在其他国家犯罪风险小得多了。正如1962年英国学者在其专著《英国警察和警察队伍》一书中提出:“被我们称为蓝衣人的警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他们的工作就是照顾我们,照顾我们的房子、花园、停车场、工厂、学校和一切属于我们每个人以及属于我们全体的所有的东西。”

那么,英国社会会因法律的仁慈和宽容而犯罪率很高吗?答案是:不会!因为老百姓大多信仰基督教,非常自律,法律观念很强,高度自觉。英国警察也有刑事和交通警察之分,但是英国全国都看不到交警在指挥和疏导交通,因为所有开车的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全都礼让三先,有条不紊,再堵车也不会乱,全国道路都实行室内监控,一旦哪个路段发生事故,会从离现场最近的警察署派警车前来处理,往往只需要几分钟警车就到了,效率很高很快。

在英国,还有一件有趣的现象是中国老百姓所看不到的,就是很多行驶中的车辆,一旦看到路边有等着过街的妇女儿童或者老人,司机都会主动停下挥手让他们先过。我女儿2006年第一次来英国时,每天上街过马路时都碰到行驶中的车辆停下来,司机挥手让她先过的情况,她说感觉真好,这么好的风格在中国是不可能碰到的。

六、英国福利

英国是世界上有名的高福利国家。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历史悠久,这种制度对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彻底消除三大差别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英国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正式建立起“福利国家”,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得到调整和修订,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高水平。英国福利主要由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住房福利和教育福利五个方面组成。

(一)英国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国民保险费来自于国民缴纳的收入所得税,一般不由个人缴纳,而由聘用单位直接向政府缴纳,就职员工到手的工资是净工资。目前,国民保险费用于英国公民身上的各种津贴和补助有四十多种,按领取对象主要分为:

1、母婴(即产妇津贴),英国人不论贫富,生孩子都享受生育补助,孩子一落地即享受儿童津贴,若有缺陷,还要加一项儿童特别津贴。这种津贴一直从新生儿享受到十六岁。也就是说英国人的孩子是由国家出钱抚养的,父母只不过行驶监护而已。

2、寡妇(包括寡妇津贴、寡母津贴和阵亡将士寡妇抚恤金)。

3、患病者与伤残者(包括疾病津贴、病残抚恤金、护理伤残津贴)。

4、失业者(失业津贴、救济金)

5、退休者(退休金、养老金和高龄补助金)

6、死亡者(战争抚恤金,低收入家庭补助金、社会补助金、丧葬费等),等等。

这里要说一下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养老金是由国家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金计划构成,对纳税人退休后提供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对雇员提供与纳税相关的第二养老金,基本上达到全民覆盖。国家基本养老金是法律规定的,费率统一,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以及税收部门共同负担。英国政府对于公民所得税的征收采取的是: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所得税,中等收入中等税收,低收入者低税收或者免税收。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面杀富济贫。

对于那些一辈子都没有纳过税的残疾人和弱智者。全部由政府出资派人抚养和照顾,这部分人到达退休年龄后,也可以领取最低退休金,每周约为110英镑。

(二)英国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全体公民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和配眼镜除外,但是对于低收入者也可以免费),对于行动不便者医生可上门诊治,不收费用。病人住院不负任何费用,包括不付床位费和伙食费,一切费用全由国家包下。国家保健法的实施,由英国政府卫生部负责,在英国全国分设一百多个卫生管理局和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英国的卫生局主要工作就是给病患者发钱,而绝对不是像中国的卫生局所管辖的各大医院,只管向病患者收钱,而且经常是变相收钱。英国每个地区都设有一个总医院,同时设有普通医院。国民保健的全部费用的85%由政府从税收中支付,其余由国民保险费及慈善等机构支付,老百姓不用支付一分钱。

英国的免费医疗源于四百多年前,1536年,英国出台了《济贫法》。在这之后的410年间,免费医疗主要为穷人提供。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国民医疗服务法案》,确立了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其原则是:全民享有,免费医疗按需服务,王公大臣与平民一律平等的国民医疗服务。

在英国,看病和拿药是分开的,医院和诊所都与药房分开,医生的报酬来自政府,与医药分离,所以从根本上避免了医疗腐败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拿感冒来说,如果没有并发症,医生是不会给你开任何药的。因为感冒在英国被定为自愈性疾病,只给开病假条,要求病人多休息。哪怕是轻微的感冒,老板也会叫你回家睡觉,不让你带病工作。而在中国,感冒的人都会带病去上班,感冒的人去医院看病,花上几百元吊水带拿药是很平常的事情。英国的药房对外是不卖药的,只能凭医生处方取药。而且凭医生的处方,在英国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家药房都可以取药。除了维生素以外,绝大多数保健品在英国的药房是看不到的,卖保健品的商店不叫药房,叫“健康食品店”。

(三)英国的个人社会福利:包括给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和福利设施,比如给残疾人发放轮椅,为各种需要健身运动的病患者提供免费健身房,置办各种运动器械,为失业者提供住房和服务,国家照管17岁以下失去亲人无人赡养和监护的孩子,政府部门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派护士上门为老人洗澡,修剪指甲,派遣清洁工,提供买菜做饭的保姆等等),娱乐服务(组织外出旅游、看电影、看节目),等等。英国老人如果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会被送到护理之家(nursing home),由国家派医生护士全天候护理,不用他们的子女操半分心,以保证其子女能安心生活和工作。

(四)英国的住房福利:对低收入家庭,政府发给住房津贴(实际上就是政府代缴房租),为防止房屋出租者索取高额房租,政府制定了限制措施,控制房租,调整房租和由专门法庭确定固有房租,力求公平合理。居民购房主要通过房屋互助协会和保险公司、地方当局和银行等途径贷款或购房或建房。其中,房屋互助协会提供贷款的比例最大,贷款期一般为20-25年(特殊情况下可延至30-35年)还清。

英国政府还修建了许多福利房,分给买不起住房的低收入者。失业人员和没有购买住房的退休老人都可以申请。2000年6月,海瑞正式退休后就去政府申请了老人公寓福利房,登记时官员问要一间卧室还是两间卧室,海瑞和我都说要两间的,官员将我们的要求记在申请表的备忘录里了。2001年我们分到了老人公寓,真的是两室一厅的呢!

英国政府是我们的房东,所以对于住房设施负责更新和维修。我们搬进去不久,就给我们换了新厨房,更换之前还征求我们意见,墙壁、瓷砖和地板喜欢什么颜色,拿出三种样品供我们挑选。厨房更新后,今年又换了最新设计最先进的锅炉,换了淋浴器,我们不需付一分钱,只需在工人完工后在签收单上签个名。如果不满意工人的装修,可以拒绝签字,叫他们改进。政府每周派人来给我们走廊和楼梯打扫卫生,每个月派人为我们洗玻璃窗,清洁工由政府付费。室外草地剪草,树木修剪,全由政府派人来干活。我家的走道里有全天候(每天24小时开通)的与政府服务部门的对讲机,有什么事只要按一下对讲机,立即就会有人接听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我的厨房热水管子有点堵,我就按了电钮,对政府人员说需要换新管子。他们立即派管道工人上门为我换了新管子,我不用付一分钱,只在工人的工作单上签个字,他就可以去政府领取工钱了。英国真是老人的天堂!又何尝不是孩子的天堂,残疾人的天堂,猫和狗的天堂呢!

不少中国大陆新移民以欺骗政府的手段获取福利房,通常是通过隐瞒真实收入,谎报低收入而得逞,然后把到手的福利房以比一般英国房东低廉一点的价格,出租给中国留学生或者偷渡客,做一个躲在阴暗角落里的二房东。实际上,租赁双方都在为自身的私利欺骗英国政府,干违法的事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被破获的案子是,有个中国人自己住着价值一百万英镑的豪宅,却每月去骗取政府救济金,把自己的福利房租给其他中国人。好几年都无人去政府告发,直到与另一个中国人闹翻,窝里斗才把事情捅出来了。当然那个人受到的惩罚也是严厉的,不仅要他退回几年来骗取的政府救济金,还要重重罚款。最讲政治挂帅的中国大陆,对人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为从中国大陆移民到世界各国的人,是法制观念最薄弱的一群人,整体素质低下。当他们在讲述自己如何在异国他乡成功地偷税逃税以及上火车逃票时,竟然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毫不知耻。

这里有段小插曲:来自南京的留学生婷婷,是南师附中我的一位老师的孩子。一次,她从伦敦来我家玩,闲聊中就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在伦敦每天从郊区坐火车到市中心上学,从来不买火车票,因为在英国上火车是根本不检票的。只有快到终点站的时候,才会有列车员来检查车票,还不是每趟车都检查。所以自以为聪明的中国留学生都提前一站下车,就都逃掉了。婷婷说上了两年学,只被列车员抓到过一次。当时她怕被罚款,吓得哭了,对列车员谎说自己才16岁,在念高中,实际上她已经21岁了。但是中国女孩生得小巧,所以轻易地就取得了列车员的同情。列车员反过来和蔼可亲地安慰她别害怕,不会对你罚款的,你只需补一张四分之一孩子票就行了。于是她补了一张四分之一的儿童票,被安全放行。婷婷说起这件事情快乐得哈哈大笑,说外国人太好骗了。我和海瑞听了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然更笑不出来。英国人不管查不查票都自觉买票,因为,不买票他们会内心不安,他们有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会折磨得他们睡不着觉。为了良心安稳,他们很诚实,如果做了错事,必须去教堂忏悔才能重新安下心来。中国人被外国人看不起,其实都是自己的不良言行所造成的,他们总在世界各地处处表现自己的小聪明和贪小便宜。

(五)英国的教育福利:政府教育基金资助所有学生接受免费教育,包括免费发放书本和一切学习用具。教育部向聋哑、低能等特殊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七岁以下的学生,每天提供免费牛奶。学校普遍设有食堂,很多学校提供交通工具,大学生90%以上可以获得政府津贴(即由政府代缴学费),另外10%的学生一部分因成绩优异可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一部分可向银行贷款交纳学费,毕业后参加工作后,用所得工资分期还款给银行。所以,英国绝不会出现大学生交不起学费而被迫弃学的事情。

关于英国大学生每年要缴纳大约三百英镑学费之事,我想做一个说明。我刚到英国的时候,英国的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一样也是不用交学费的。英国大学只对外国留学生收学费,但对于欧洲大陆的留学生只收取三四百英镑的低学费,而对于来自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收取五千英镑以上的高额学费,以防止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大量涌入。在英国加入欧盟后,由于欧盟制定的法律是欧盟成员国互相应一视同仁,所以如果英国对欧盟国家留学生收取学费,却让本国学生免费,这就是不公平!欧盟对当时的首相布莱尔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布莱尔不得已在议会提议英国大学也要对英国大学生与欧盟留学生平等收费,此议案通过后,全英国所有大学的大学生罢课,上街示威或静坐,表示强烈反对,好多人嚷嚷布莱尔下台。因为这项议案的通过,意味着英国学生的福利减少了,这是不能容忍的。福利一旦制定,只能上升不能减少,这已经成为惯例。英国大学生罢课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在此期间,英国议会多次讨论如何解决,最后通过一项同时摆平欧盟与本国学生的议案,即:90%的英国大学生的学费由政府买单,少数必须交费的,由银行贷款解决,在校学生实际上还是可以不用付费。这才平息了这一场大学潮。

由于英国的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衣食无忧,使他们可以安心学习,钻研学问,所以英国的大学质量极好,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英国的剑桥大学,是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高等学府,仅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有八十一人获得过各项诺贝尔奖,剑桥大学另外几所学院也有多人获诺奖。有着九百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七个国家的十一位国王,六位英国国王,四十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十三位总统和首相,八十六位大主教以及十八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世界。此外还有帝国理工、爱丁堡、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大学共产生三十多位诺奖获得者。但是无论是剑桥还是牛津,或是利物浦大学,或是帝国理工大学的官方网站,宣传资料中几乎看不到这些成就,这些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甚至没有举办过一次像样的校庆。对学术和对真理的追求,使他们畏惧名利。从来没有人为牛顿、瓦特、达尔文等科学家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从来没有人为英国人对世界所做的贡献而评功摆好,也从不以此傲视别国。每当宣布又一名英国人获得了诺奖时,全体英国人都特别淡定,没有激动,没有庆贺,因为为人类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好自夸的。

英国在二战以后率先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在这方面后来的保守党领袖希思首相做得最得人心,他的政府首先实行了每年圣诞节给全国人民发放过节费,自然深受拥戴。这条议案一旦通过,永远不可更改了,因为这是给与英国人民的福利,不可用任何理由再予以剥夺。英国政府向人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福利,使人民生活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抚平了人民受到的严重战争创伤,对于稳定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喻苏州杭州风景如画,是人间天堂。而实际上,地球上真正的人间天堂是英伦三岛,这个四面环海的小小的岛国,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七、英国宗教

自从来到英国,我所接触到的人都说话和气彬彬有礼,感觉很受尊重,内心很舒服。英国没有“五讲四美”的政治口号,也没有“学雷锋运动”,可是英国全国上下都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社会风气十分良好。这也许是因为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的原因,所以人民非常善良,对于其他国家受苦受难的人民富有同情心。

1996年3月,夫君海瑞刚出生的第二个孙子安德鲁满月了,就被抱去教堂接受洗礼,我和海瑞都应邀前去参加孙子的受洗仪式。教堂的神父穿戴非常庄重,手拿橄榄枝。当音乐响起,安德鲁被父亲戴维抱着走向祭坛。神父念圣经里面的话语,每念一句,全体来宾们就跟着念一句。念完后,神父说:“我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给你洗礼,从此你就是神的子民。阿门!”我们一起跟着说:“阿门!”神父用手指沾着碗里的水,在婴儿的额头画了一个水十字,就算受洗了。我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前来参加安德鲁受洗的四十多位亲戚朋友,全都真心实意地为小安德鲁祈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非常团结友善。这样有信仰的民族怎么可能发生窝里斗呢?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是从犹太教直接衍生出来的一种宗教。公元四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在凯撒大帝时期,意大利人把罗马文明传播到了大不列颠岛国,基督教在英伦三岛落地生根,也迅速成为欧洲各国普遍的信仰。

中世纪英国的君主王权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与封建文化的拓展而逐渐形成,最终在1066年确立了王权和封建宗主的地位。基督教不仅为英国国王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也为之输送了许多有用人才。在英国,王权和教权互相依存。英国封建王权与教会是基于根本利益一致性之上的密切政治联合。受共同利益的制约,双方在矛盾冲突方面始终属于从属地位,最终往往都是以相互妥协而告终。英国基督教认为世俗权力(即王权)和宗教权力(即教权)都属于上帝。上帝只是暂时把世俗权力交给国王代为执行,所以英国的王权与教权始终是在统一轨道中的。它们只能是局部地调整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而不会危及双方共同构建起来的王国封建统治。

英国人从十四世纪开始,便开启了宗教改革。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威克里夫(1320-1384)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先驱,他抨击罗马教皇的专制和权力至上,他主张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教徒应服从基督而不是教皇。他的主张更人性化,更开明,因而得到英国各界人民特别是下层人士的普遍拥护,形成了教会改革运动。而罗马教庭(基督教旧教,中国人称为天主教)把英国人的新思想视为异端,不断进行镇压和迫害,实质上偏离了基督教宽容、仁爱的本质。

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掀起了划时代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而英国的文艺复兴直接动摇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统治,为英国最终从罗马旧教中摆脱出来,形成自己的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世界发展的事实证明了,凡是英国新教传播到的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经济上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全都进入世界强国之行列。这足以说明英国新教在宗教上有高瞻远瞩的先进性。

英国的宗教改革完成于十六世纪,最直接的导火线是国王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这件事导致他统治下的英国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罗马教廷不允许离婚,所以,英王亨利八世如果想再娶,就必须先杀掉原先的王后才行。罗马教庭规定,国王死后必须由王子(国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公主不行。一直没有儿子的英王亨利八世,总想再婚能生个儿子继承王位,就只好杀掉王后再娶。可是新王后还是生女儿,便只好再杀掉再娶。亨利八世一共杀掉六位王后,再也不忍心杀戮了,便利用国会与罗马教廷对抗。15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禁止罗马教廷干涉英国事务的法案,割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一切联系,由亨利八世新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法庭,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允许离婚,并批准他与安娜·波林的婚姻,因此凯瑟琳没有被砍头。宗教改革不仅避免了杀戮,而且还规定了国王的女儿(公主)也可以继承王位。

1558年王后波林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她确立了英国国王在英国教会中的最高权力,取缔了罗马旧教(基督教天主教)在英国的管辖权力,否认教皇对英国的拥有权力,规定所有英国的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女王,否则革职,并改革和简化了宗教礼仪。

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像欧洲大陆那样风起云涌轰轰烈烈,从而使社会发生了大动荡,而是由于其妥协、包容、混合,使其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持续性和绵延性,在政治上打击了罗马教会和神权统治,剥夺了旧教教会在英国的统治和经济特权,王权得以加强,有利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罗马教廷在精神上的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极大地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和人文主义,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为早期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提供了力量。

英国的宗教改革为英国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产生了一个恐怖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这支恐怖组织是由保守的忠于罗马教廷的旧教徒组成的,他们视英国新教为罗马教廷的叛徒,便拿起武器攻击英国新教徒。两百多年来,他们成为英国的最不安定因素,杀戮的无辜百姓不计其数,罪恶累累。无论新教对他们多么宽容,他们就是不肯罢休。但同时,由于其中成员大多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他们的内心存在着对神的敬畏和对滥杀无辜的恐惧。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当看到双子大厦轰然倒塌,五千多生命瞬间消失后,北爱尔兰共和军幡然醒悟,再也不愿意滥杀无辜了。他们主动放下了武器,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所领导的英国新教举手投降,从此英国国内太平了。现在,英国的旧教徒和新教徒在一起举行宗教活动,读的是同一本圣经,人类之爱化解了宗教仇恨。

目前,英国最贫穷的弱势群体是旧教徒(天主教)家庭,因为旧教的很多规定仍在约束他们,他们不能采取避孕措施,因而无节制地生育,每个家庭八九个孩子或者十几个孩子是常见现象。这导致他们的父母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在家照看孩子,他们的生活来源全部由英国的社会福利部门支付。仅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旧教观念之落后。所幸的是他们生活在英国,可以享受高福利,生活很快乐。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天主教徒们可就没有他们那么幸运了。

八、英国慈善

在英国,城镇不论大小,闹市区都有很多的小店铺,以极便宜的价格销售二手服装鞋帽、玩具、书籍、家俱、餐具、影像制品等商品。所有这些二手商品店都是英国慈善机构开设的,所有商品都是公民免费捐赠的。二手店(也叫慈善店)内的营业员都是不领工资的志愿者,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花白头发的老头儿和老太太在接待顾客。

英国人喜欢经常性地更换家里的衣柜,搬家时更是会更换家具用品,原先使用过的不想再用扔了又觉得浪费,就都捐赠给慈善店。百货商店清仓时,也会把一些存货送到慈善店去,所以慈善店里面很多商品相当好,八九成新,甚至是崭新的。由于价格便宜,很受顾客青睐。我家里有很多餐具和家具就是从慈善店买回来的,可谓物美价廉。

英国慈善店的招牌很多,经常看到的有:英国癌症研究,英国心脏病研究,为老年人服务,为猫狗服务,红十字会,等等。每一个招牌都说明了这个慈善店的收入去向。普通英国人对于淘汰了的东西具有环保意识和再使用意识,不随便当垃圾乱丢,而是送去慈善店便宜卖给有需求的人,所卖钱款都捐给社会各服务或研究机构,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这些慈善店铺遍布英伦三岛,是英国的特色一景,它让人们关注疾病研究,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流浪猫狗,全是用爱心来关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非常深入人心。我也很接受以这种方式助人为乐。我每年都会清理出一批衣物捐给慈善店既为家里腾出地方添置新衣物,旧的衣物又不浪费,继续被他人所用,而我捐出的衣物基本上都是慈善店里的抢手货,是从中国买回的设计新颖的英国很少见到的款式,英国人非常喜爱,我的内心也很满足。

在英国,每个人的点滴作为都希望是有利于社会的,英国人普遍都在为自己能为社会做点贡献而尽力。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放生了战乱或灾荒,慈善机构会设立临时捐物点,供人们捐款捐物。比如:科索沃、伊拉克,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地区。慈善机构会把民众捐赠的毛毯、被褥、衣物和食品统一送到正遭受战乱或闹饥荒的国家和地区。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胸佩红花的义工拿着小罐,为世界某个受灾国家募捐,行人路过,一般都会投入一英镑。英国人对于慈善的捐赠,全是自发的自愿的,从来不曾有像中国汶川地震发生时,工作单位硬性摊派员工捐款的事情发生。据说在中国,一些单位不经员工同意,就直接从他们的工资里扣除“捐款”,而这些“捐款”的去向,没有人知道!

英国老人去世前,一般都会留下遗嘱,将自己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捐给慈善店。即使没有遗嘱,其子女一般也会将其遗物捐给慈善店。当然,有其他遗嘱的,会按照遗嘱办事。

英国皇室成员都是慈善事业的热心人。最感人的是英国的哈里王子,为了伤残军人,亲赴南极进行慈善探险。每年的伦敦马拉松长跑,都有很多人是为慈善募捐而参加的。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教会,更是慈善事业里的主角。他们办有医院、学校、免费律师顾问,低价房屋租赁等等,好多中国留学生都从英国教会得到廉价租房,还得到去教会医院食堂打工的机会。

英国各大教堂,都会开设星期日免费大餐,尤其是圣诞大餐,让那些贫穷或者单身的人们前来教堂免费就餐,一起过周末一起度过圣诞节。一般的英国人,只要有家的,都不会去教堂吃免费大餐。可是有很多中国大陆留学生,并不是基督徒,也并非贫困,却纷纷前去教堂蹭饭吃。有时候去的人太多了,教堂准备的饭都不够吃,还要临时再做。我为这些中国人感到羞愧!我读过一篇文章,说这种去教堂蹭饭吃的中国人,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很多。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总能看到他们贪小便宜的龌蹉行为。

我生活在英国,感到非常幸福。因为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我被英国政府照顾得很好。在这个小小的岛国,每一个人的明天和未来都在他们自己的期待和向往之中,不会被政府的任何政策所折腾,也不会变得一无所有,更不可能倾家荡产。

九、海瑞在中国的遭遇

海瑞第一次到南京来,是1994年6月。那时候,我带他外出时,为了省钱,很少打的,总是带他去搭乘公共汽车。离我家最近的车站,一个是鼓楼1路汽车站,还有一个是北极会堂31路无轨电车站。那时候南京没有地铁,除了满大街的自行车,公交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车少人多非常拥挤。开头几次我与海瑞上街,都没有能够挤上车。原因是中国人不排队,汽车一来就一哄而上。而海瑞是个礼让三先的人,一看别人争抢着上车,他就本能地后退让开了,不愿跟着挤。一辆车开走后,车站上往往只剩下我和海瑞两个人。这时候海瑞会说,下一辆车来我们可以第一个上了,因为我们排在第一。可是下一辆车开来时,车站上已经又来了好多人了,车到站时人们还是一哄而上,没有人会管我们排在最前面这个事实。只有偶尔来了一辆空车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上得去。所以海瑞不愿再乘坐中国的公交车了。我们改乘中巴。中巴的票价要贵一点,但是可以上得去。

海瑞对于中国马路上跑的各种车辆都直摇头,因为所有车辆都是喇叭声嘟嘟嘟,特别嘈杂,而且车本身质量太差,开起来也卡卡作响,海瑞很不习惯。另外他看到很多车会抢车道,横七竖八地在马路上穿行,有些大车甚至开到人行道上去了,他觉得很可怕很危险。他说,他从1955年起就开车了,而且有国际驾照,但是他绝对不敢在中国开车,因为中国人不守规矩。我有时带他去看朋友,穿过南京的大街小巷,有些地方污水横流,还有地摊,脏乱差严重,使他觉得南京古城徒有虚名。我的朋友们都对他特别友好,所以他感觉南京人很好,但市容很丑陋。脏乱差是他初来咋到时对中国的印象。他还说中国的车辆至少有80%在英国是不会被允许上路的,只能被当成报废的车送进工厂的炉膛里熔掉。这么差的车开上街是不合法的,若在英国,开这种车的车主会吃官司被罚款的。可是他不知道,文革之前南京的公交车更破。不过还好,他第一次来中国只待了两星期就回英国了,没有受太大的罪。

在我取得英国的永居权后,1999年,便携带海瑞从伦敦飞上海,这是他在南京与我登记结婚后又一次来中国。我们在黄浦江畔英国人建的浦江饭店下榻。浦江饭店原名Astor Hotel,是英国人Astor于1856年在上海建造的最早的外国饭店,这个饭店曾经接待过著名的好莱坞巨星—-英国人卓别林,接待过英国大作家萧伯纳,还接待过印度大诗人—-诺奖获得者泰戈尔。海瑞非常喜欢这座建筑,这里的客房高大而且宽敞,住着舒服。他也非常喜欢外滩。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英式建筑,还在旧海关大楼看到了英国人制造的大钟楼,因此一下子就喜欢了上海。

可是后来的经历,却使海瑞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海瑞第一次走进上海南京路,就遇到了难堪。那天,我们刚从和平饭店拐进南京东路,还未到步行街,就有四五个男女跟过来,向海瑞展示手中的目录,用很夹生的英语喊着“Rolex!Rolex!”(劳力士手表),另外的一个喊着:“鳄鱼皮包!”又一个喊着:“高档牛仔裤!便宜卖了!”海瑞要我叫他们走,我们不买那些东西。我对那些人说了,可是他们还是跟着我们,还对我说:“我们是下岗的,可怜一下吧。你们导游挣钱容易,我们不容易啊。”不知为什么在他们眼里,我是导游。

我对他们说,我不是导游,我是和先生一起回国观光的。挥手请他们别跟着了,于是他们走了。可是刚走上步行街,又来了四五个男女,和刚才那几个一样,向我们兜售所谓的名表名包皮鞋牛仔裤。海瑞大声对他们说:“No!No!No!”于是他们转向我,说着刚才那些人同样的话,说他们是下岗的,还说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不能光是我靠外国人赚钱,就不帮他们赚钱。我说对不起,请不要强迫我们购买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请你们走吧。如是重复好几次,他们不再跟了,我背后却传来一声:“一只靠洋人吃饭的鸡!”他们这是骂我卖淫。海瑞问我那些人大声嚷嚷是不是骂人,我怕他生气就说不是,叫海瑞别理睬他们。

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冤假错案?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不经过调查,仅凭自己的恶意和一些表面现象就给人下结论,自然结论往往都是错的,可是下结论的人却总是下得那么自信!我与海瑞是合法夫妻,却被那些素不相识的中国人骂为鸡,这是地地道道的冤假错案,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思想龌龊,才会对我这么羡慕嫉妒恨!

我们刚进中百公司的大门,就上来两个女孩,不容分说,一个拿着鞋油,蹲下就给给海瑞擦皮鞋,说免费擦鞋啊,试试看好不好啊。另一个拿着一瓶润肤乳,打开就往海瑞手上抹,说免费使用啊,喜欢就买啊。海瑞被她们推着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不敢动弹,因为那个擦鞋的女孩蹲着使劲给他擦鞋,他怕一动弹会碰着那女孩。过了一会儿,鞋擦好了,我对女孩说,那我们可以走了吧?可是她说这盒鞋油已经打开,不好卖给别人了,你们就买了吧。海瑞听了我的翻译后说,鞋油是可以用的,花钱也不多,那就买了吧。于是付钱买了那盒鞋油。卖化妆品的女孩说,你们买了她的鞋油,也买我的润肤霜吧。海瑞看看她,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就说,好吧,也买了,反正也可以用的。

但是,海瑞已无心再逛百货公司了。刚进门就被这样拉客,还敢再往里面走吗?我只好带他走出中百公司,打的到城隍庙去玩。谁知刚进城隍庙,就又被四五个人围了上来,要卖东西给我们。我拉着海瑞,躲进一家礼品店,那些人没有跟进,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这回,轮到小商店的售货员拉客了。竭力要我劝说这位外宾多买些小礼品带回国送人,还对我说:“你们做翻译做导游的有机会赚老外的钱,我们机会少,帮帮我们吧,我们都是中国人呀。”海瑞已经明白那些人拉着我是什么意思了,拿出一张百元人民币,说,好吧,就买这么多礼品。售货员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挑了几根珍珠项链,还有几个手绣小钱包给了我们。

从城隍庙出来,看见路边有卖茶叶蛋和煮玉米的老太太,心生怜悯,就对海瑞说,买几根玉米带回去吃好不好?海瑞说行吧。正好旁边有人也来买玉米,一根两元,于是我拿出十元钱,对小贩说,买五根玉米,可是小贩看了看海瑞,说:卖给外国人四元一根!我说,我是中国人呀,她说,你不是跟他在一起的吗?帮帮我吧,四元一根。我对海瑞说了,海瑞说四元就四元吧,不跟她多说了。在我掏钱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用塑料袋包好了玉米递到我的手上。我付了二十元钱,就跟海瑞打的回到饭店。

进门洗了手,我打开塑料袋,一下子惊呆了!天啊,只有四根玉米,而且有两根是只有玉米芯没有一粒玉米的空棒子!这是人家吃完玉米扔掉的玉米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那个老太太乘我们不注意偷偷塞进塑料袋的。海瑞看了,一句话没有说,就将四根玉米,包括两根好的,一起扔进了垃圾堆,说这个一定很脏的,不要吃!他那天一个晚上都没有笑容,嘴巴里嘟咙着,为了这么一点小钱,竟然不要良心!存心蒙骗人!怎么这样啊?怎么这样啊?

类似的不愉快遭遇,比如在餐馆被狠宰,我们还碰到过几次,不在此赘叙了。

在中国,人们痛恨贪官污吏,而实际上,这个社会已经从上到下烂光了,是全民腐败!我们听到很多有关中国的伪劣假冒商品的事情,而且从报纸上看到,有好些都是最底层的农民干的。他们贩卖冰毒和制造假酒假药,这些伤天害理的勾当,无异于谋财害命。可他们为了钱完全无视他人的生命,人命关天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在乎,连吃低保的都在炒股做发财梦,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而就是这些底层低素质人民,一边干着违法的勾当,一边对贪官恨得咬牙切齿,好像他们是“受害者”。实际上,如果让他们这些人去当官,只会比现在的官员更坏更贪。

不过,海瑞在上海南京也有很多快乐时光。我的老同学们老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他,我们聚会的时候,海瑞很开心。去朋友家玩,他更是感觉热情友好。所以在大街上的碰到的那些不愉快就丢在脑后了。海瑞那几年几乎年年跟我回中国一趟,总共也有七八次吧。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无锡无端地受了侮辱,他便发誓不再跟我回中国了。

2007年夏天,我们在英国看到凤凰卫视报道了苏州园林和无锡灵山大佛,电视画面很美,海瑞说很想去看看。我也很想让海瑞看看中国的风景名胜,增加一些对中国的好印象。于是,我们做好三个星期的计划,打算好好玩玩苏州、无锡和杭州。那年金秋十月,我们飞到上海。休息几日后,便去苏州游玩,住在离观前街不远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我们每天乘出租车去不同的公园,去不同的餐馆吃饭,觉得倒也挺好。

玩过苏州便到了无锡,住在市中心的四星级喜来登大酒店。第一天照例休息,第二天我包租一辆小车,请司机带我们去灵山,然后再去三国城,水浒城,最后送我们回宾馆。在无锡的那两天,天气格外晴朗,所以我们一开始也很兴致勃勃。第一个景点就是灵山,我们买了门票就进去了,司机在门口等。

我们进去时,人还不算多,就一路慢慢走,看到有佛像,就停下拍照。可是不一会儿,就来了好几队中国旅游团,领队的打着小旗,有沈阳来的,有湖北来的,也有重庆来的。重庆来的那一个团有五十多人,都是郊区农民,却都穿着仿名牌服装,背着相机,随地吐痰,烟头乱扔,他们边走边吃着零食喝着饮料,喝完就将罐子随地一扔。我们早在他们来到之前就选好了景点,摆好姿势准备拍照时,后来者的他们好像没有看见一样,马上就跑过来占据了我们想要拍照的地方,不停地喊叫着,来一张啊。海瑞邹起了眉头,对我说,我们走吧,不照了,躲开中国旅游团。

我们躲着大队人马的旅游团,专拣人少的地方走,图个清静。当我站在一座小桥上,海瑞为我拍照时,走过来两位小伙子,他们刚想过桥,看到我正摆姿势,连忙后退,等在桥那边,怕影响了我拍照。等我拍好了,他们才走过来。海瑞上前用英文问他俩是不是从台湾来的,他们用英文回答说是的。海瑞上前握住他们的手说了声谢谢,并且说:“我一看就知道你们不是大陆中国人,因为你们懂礼貌有教养。”

我们看到了灵山大佛,也看到了弥勒佛。那天正好还有莲花开屏的表演,随着音乐声,一朵金色大莲花徐徐转着圈打开,里面出现个金色小儿的塑像,四周围开始喷水,这时候,观看的人们蜂拥而上,人人手拿塑料瓶,去接喷水池里面的水喝,说是开了光的圣水。海瑞说了声:Stupid!(傻瓜!)

玩过了灵山,出来就由出租车司机拉到三国城。三国城里有一项是乘坐仿造的古战船游太湖一圈,来回大约二十分钟。古战船一共两艘,轮流接客。我们买了票,站在小码头上等候。这时候也只有几个人。可是等船来了,就来了一大批中国游客。于是我和海瑞就没有上第一班船。船开走后,小码头上只剩下我和海瑞两个人,我们想乘坐第二班船,以为可以少点人。

第二班船来了,我和海瑞第一个上船。走进船舱,看到里面的座位摆设就跟播音757飞机上的一样,两边是两个座位,中间是四个座位。我们拣第一排靠窗口的那两个座位坐下了,陆陆续续又上来几位乘客。我们心想,这下好了,这趟船不挤。可是这船却迟迟不开,而是在船舱里放起了小电影,当然是有关介绍太湖的。我们注意看着屏幕,没有注意后面又上来多少游客。

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掉在了我的大腿上,我痛得啊呀叫了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个脸黑漆漆的肥胖老太婆坐在我的腿上!我大吃一惊,还没等我开口,那个老太操着一口四川话对我恶狠狠地说:“你今天必须让座!让那个也得让,不让也得让!”我受不了她的重量,赶紧抽身站起。回头一看,船舱里已满是人,没有空座位了。我说:“让座也该事先跟我打声招呼吧?”这时候围上来七八个人,都是重庆那个农民团的。对着我就骂开了:“你个臭不要脸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去给外国人当鸡!要你让座是对你客气的!”、、、、!七嘴八舌,肮脏的话语不堪入耳。

海瑞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话,可是从他们说话的蛮横态度,知道没有好话,顿时气得脸涨得通红。看到我这么无缘无故地受欺负,他腾地一声站了起来,大声说:“Who gives you right to bully my wife?!”(谁给你们的权力欺负我妻子?)不料,一个男人竟上来猛推海瑞一把,大声吼道:“关你屁事!”海瑞大怒,正想回手,被旅游团领队赶来一把挡住。领队喝令着要大家上二楼,否则停止旅游。旅游团的人只好跟着领队上了二楼。这个时候船开了,我们想走也走不成了。那个四川老太却没有跟着他们的队伍上二楼,而是硬赖在我的座位上,让我站在一边,游完了全程。海瑞看着窗外的湖面,悄悄对我说,太湖水那么浑浊,哪里能与英国的湖区相比啊,这么脏的湖水是根本不应该划为游览区的。二十分钟后,古战船开回小码头,人们蜂拥着下船。我和海瑞没有动弹,想等到最后再下去。那帮重庆农民在经过我们时,好像怀着什么深仇大恨似地,个个用手指点着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叫骂,而且是不停地叫骂:“不要脸的,傍老外,当野鸡!”

天地良心!我和海瑞是合法的夫妻,与他们萍水相逢,无冤无仇,何故如此辱骂我们?!

一位无锡导游对我说,你可以投诉这个团。我们无锡有规定的,如果有团队言行举止破坏无锡形象,无锡旅游局会对他们作出罚款,外加至少两年内不得再带团进入无锡的处罚。我把这个告诉了海瑞,他说算了,我们投诉也没有用的,这点处罚根本不会提高中国人的素质的。

2007年10月的无锡之行,成为海瑞的梦魇,在海瑞心目中,中国大陆游客都是野蛮人。他当即取消了继续在无锡游玩和去杭州旅游的计划,从三国城回到希尔顿酒店,拿着行李叫了一辆出租车就开回了上海,直奔维珍航空公司修改了机票,我们比原计划提前一周飞回了英国。海瑞发誓:从此再也不会踏上中国的土地!但是他理解我的思乡之情,让我每年独自回中国探亲访友。这几年,我每年在上海南京,都会被朋友们逼问,为什么不带海瑞一起来?我总是推说海瑞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了,走路有困难,怕给我增添累赘,所以不肯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对中国印象太坏,不愿意再看到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的丑陋的人和事。

即使在2013年的今天,中国旅行团在海外仍然是最不文明的队伍,大声喧哗,甚至当众吵架斗殴。我在台北桃园机场候机厅里亲眼所见,来自南京的旅游团里的一对老夫妻,当众为一点小事破口对骂拳脚相加,只为了老太婆上厕所没打招呼害得老头到处找,找到后就爆粗口,老太也不省事,接着就对骂。在上海莘庄乘坐地铁,我经常排队在最前面,然而空车进站后我却不能按顺序先上车,也坐不上座位,因为地铁列车门一开,我就被后面的人拉着推开,把我拽下,他们抢先进去了,抢我座位的全是男士,而且是青壮年。

尾声

中国的历史比英国长久得多,当中国在两千五百年之前,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时,英国还是原始社会,人们还居住在山洞里。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英国早已从工业革命时迅速崛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宪政体制,并不断完善。今日英国社会之文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并且还在继续拉大这个文明的差距。

这可以从以下对比中清楚地表现出来。

中国有而英国没有的:

国安、城管、武警、网警、维稳、党报、党刊、官方电视台、强征强拆、计划生育、户口、身份证、信访办、裸官、外援、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各级党委、党中央、国家体委、政协、人大、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央军委、权贵利益集团、各军兵种文工团、经济特区、开发区、全国高考、双轨制、高速公路收费站、自费看病、全民炒股、活吃猴脑、仿名牌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买官卖官、送红包、官管民、农民工、地沟油、雾霾、失学儿童、城乡差别、敌对势力、、、等等等等。

最最关键的是:英国人民完全没有“敌对势力”的概念。

英国有而中国没有的:

女王为首的基督教新教圣公会、议会、全民普选、全国大选、民管官、报纸电台全部私人办、全民免费医疗、全国免费教育、公民投诉办公室、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退休老人全国免费乘坐公交车、高速公路不设收费站、生个孩子国家给钱养、死个人国家给丧葬费、中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进大学不考试、等等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英国社会民主公平,个人利益受到保护,言论高度自由。

真正是:两个社会,两种制度,天上人间。

我原先落叶归根的思想,现在完全消失了。我愿意在英国终老。

结论: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其社会文明程度已被历史短得多的现代西方文明远远抛在后头了。如果中国的专制体制不彻底改变,那么可以断定,中国与西方在文明上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只要中国坚持现有体制,那么要想赶上西方,再过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不可能的。

(全文完)

附录(一)

我在英国住医院

姚姚口述辛迪整理

(原载于伦敦《天下华人》杂志1996年1月期)

那天下午我感觉不太舒服,没有精神,就打电话给好友辛迪。她说可能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会好。我想也是,来英国后总是紧紧张张,又要打工,又要上学,只知不觉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六年时光。

我上床睡了一觉,醒来时天色已朦胧。我一下子想起来,晚上还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吃饭,想赶紧爬起来。可是,我的腿就是抬不起来,我一下子意识到有些不好,伸手去抓床头的电话。

“喂,辛迪、、、”

“怎么啦?怎么这声音?你病了吗?”辛迪听出是我的声音。

“不知道,我的腿不能动了,舌头也不听使唤了、、、”

“你不要急,我马上过来。”

五分钟后,辛迪叫门。我挣扎着起床,将似乎不是自己的脚一步一步挪着去开了房门。

“天哪,你怎么成这个样子了?”辛迪被我披头散发的样子吓坏了,立即拨打了“999”。十几分钟后,我被抬上了救护车。我请辛迪打电话给朋友们,说声对不起,晚上不能请他们吃饭了。又请辛迪打电话给我的男友戴维(David),叫他晚上到医院来看我。

谁料到我去了医院就住下了,一住就是两个月。

可是一开始医生不能确诊我患了什么病,折腾了三天,抽血化验、照X光机,心电图等,做了各种检查,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而我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口齿越来越不清楚,眼睛也越来越看不见,身体就像脑溢血似地半身不遂了。

入院那天晚上,值班医生与前来探视的辛迪和戴维谈了好半天,我听见医生重复了一个奇怪的病名,还一个劲儿地向辛迪和戴维解释着什么。

“你能肯定吗?”我听见辛迪大声惊叫。随即又是一阵急促的对话,我听不清楚。

事后,辛迪和戴维来到我的床前。戴维尽量装着看起来挺自然的样子:“姚姚,你的病挺少见的,医生说像是中枢神经综合病毒感染症。”

“病毒感染?”我很沮丧。真倒霉,不早不晚,怎么现在病了?我和戴维定在年底结婚的呀!好不了怎么办呢?要是真的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也不能拖累他、、、我胡思乱想着。

在医院住了几天之后,我日益加剧地行走困难。我拿起戴维给我送来的镜子,我的右眼皮怎么也抬不起来。天哪,这个病不光是不能走路,而且还要破相!

入院后第四天早上醒来时,护士已经拉开了病房的窗帘。六月的阳光透过东面的大窗户洒满一地。头一天点的早餐已经放在我的小桌上了。我坐在床上,想到我还要在这里住上一阵,这才第一次好好观察了一下病房。

我住的医院叫圣玛丽医院,是伦敦的一家国立医院。我住的病房是普通病房,是走廊往左的第一间病房,护士的办公桌正对着我的病房门,可以随时观察我的情况。后来我才知道,情况危急需要观察的病人总是放在我这个位置,或者门的两侧,便于抢救器械的置放,也便于护士24小时观察。

过去的三天我吃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大多数是辛迪和戴维从医院对面的中餐馆“北京楼”买来的,可是我没有胃口。每天早中晚,护士也都要送来医院的饭菜,每次给我送饭时,总要递给我一张祝福卡。我喜欢英式早餐,所以只吃医院的早餐,而午餐和晚餐,就吃辛迪和戴维的。

从第四天开始,来查床的医护人员突然增加了一倍,马丁医生告诉我说,不要紧张,就多了几位伦敦医学院的实习医生而已。马丁医生检查了我的心脏、脉搏和血压,然后告诉我从现在起开始正式治疗。一位护士拿来了输液架然后穿刺,输液开始了,一瓶要输近两个小时。也许是因为输液水中搀和了药物,所以那种难受程度难以形容,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挺过来的。

不少朋友都知道了我得病的消息,他们和辛迪每天送来鲜花,护士都给我找花瓶插上,一下子就插满了五个花瓶。医生护士们对我的态度好的不得了,他们每天都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问我情况,安慰我,还握我的手,轻抚我的面颊和头发。

我住院一周后,护士帮我洗澡。她先放好水,再扶我到浴缸前,帮我脱去衣服,让我坐在紧贴浴缸的椅子上。只见她在一旁转动一个手摇柄,椅子就升高了,然后椅子转向浴缸,将我送入浴缸上方,又降下去,于是我就可以做在水中的椅子上洗澡了。这一装置使我很新奇而且激动。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却可以让行动不便的人自己洗澡,即使半身不遂,也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泡在热水里洗澡。当天辛迪来看我时,我告诉了她这个洗澡装置,请她介绍到中国的医院里去。

治疗三四个星期以后,我的病情开始稳定。大约第四个星期后的一天上午,医生说我可以换病床了。护士帮我搬进里面第三个床位,我原先的那张床又收治了一位危重病人。搬床后,医生告诉我,社会福利部门要来访问我。第二天,来了一位女律师,问了我好些问题,只要是考虑到我的病情不会很快完全康复,出院后还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她将为我申请半年的残疾救济金,包括生活费、房租等,都由政府负担,而且每天会派一位护士上门看望,给我打针。另外,还为我请了一位保姆,每周来我家三次,为我买菜做饭洗衣搞卫生,也由政府支付工钱。我听了直掉眼泪,英国良好的社会福利令我感动。女律师帮我填写了社会福利申请表。

医生对我说,我的身体正在缓慢康复中。由于大脑神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护士会为我制定一套恢复方案,由训练护士每天上午和下午来带我去健身房,用各种器械进行体力锻炼,每次帮我训练一小时。住院八周后,医院通知我可以出院了,一切社会福利已到位。临走之前,我准备了好多感谢卡,又叫戴维买了十盒巧克力,送给为我治疗过的医生和护士。

虽然我知道,在英国医疗是免费的,可是,我的床位费和伙食费总是要自己付的吧?所以出院前,我问辛迪,不知道住院两个月要付多少钱?伙食费是多少?包括朋友们来看望我时,喝了那么多医院的咖啡和茶水等。辛迪笑着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我不用付任何钱。我还不太相信,又叫戴维去结账。他却哈哈大笑:“不用付费的,我们这儿虽然不是你们中国的共产主义,可也称得上半个社会主义了。在英国,无论高低贵贱,住医院都是国家全包的,包括吃饭,你一分钱也不用交。”

我听了,惊讶之余,开心地笑了,觉得英国真好。想起在中国时,虽然我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条件算是不错的了。可是小时候摔断胳膊住进医院,花了好多钱,父母还要借债。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呢?西方人还说中国是共产主义呢!

出院后,辛迪才告诉我,马丁医生说,我的病治好的希望很小,只有5%的机会能够好转。所以,医生们都说我的恢复是一个奇迹。医生还告诉辛迪,可以让我参加一个病人协会,他们会在心理上,物质上提供我所有的需要。幸好我完全恢复了健康,年底按计划与戴维结了婚。我写信告诉父母,我在英国很幸福,我爱英国,因为英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附录(二)

我在英国蹲监狱

作者:萧天

我妈生我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她的这个儿子有朝一日会远涉重洋,到大英帝国来蹲监狱。要是能够想到的话,有可能宁愿不生我,也不愿意日后我这么不远万里到英国来丢人现眼!

我妈爱面子,从小教我要懂得礼义廉耻。不仅如此,还教我要扶弱济贫,克勤克俭等等,总之,道德操守的标准定得挺高的。而我也是基本上按照她的要求去做的。修行至今,就做人而言,我应该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不要说我妈,就连我自己,也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竟要蹲监狱,而且是在英国。

我入狱的原因很简单,先是由于一起交通事故被吊销了驾驶执照,后来又无照驾驶而且超速,结果被警察拦住。那是个雨夜,清晨两点,路上没车,我就把油门踩到了底。警察是很费了一点劲才追上我的,所以不太高兴。我没看速度表,据警察说,我开到了时速140英里(约224公里)。警察问我是不是想自杀,我说不是,我活得还可以。警察说难道我想杀人?我说也不是,这路上不但没有人,连鬼都没有。不管怎样,我被当场带下高速公路,进了警察局。他们弄清楚我的身份后,就先把我放了,说若干天后上法庭。

在中国,这事儿绝对不算什么事儿,无论无照驾驶还是超速驾驶,只要没造成后果,找个熟人打声招呼,送点礼,顶多写个检查而已,或者上个什么学习班,戴个红袖章上街在交叉路口义务维持两天交通秩序。要是问我妈,她老人家肯定赞成中国的方式,年轻人以教育为主嘛。

但是在英国,没有人来教育我,也没有人想提高我的觉悟,也不要我写什么检查。他们只告诉我说我违法了,违法就是犯罪,判决是罚款一千英镑或者蹲一个月监狱。我不想花钱,直接选择了蹲监狱。

入狱前的那天晚上我有点紧张,写了几封像遗书一样的东西,写给我妈的是,与她探讨了过去她给我的教育,只重道德,不重法律。写给前女友小雪的是,我明天就要入狱了,但请不要挂念,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最后一封是给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铁林。铁林近两年在中缅边界跑单帮,据说与金三角的一位前国民党将军的孙女结了婚,婚礼庆典上奏乐用的是18门迫击炮和54挺机关枪。给他写信主要是万一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请他照顾我妈和小雪。

第二天早上睡了个懒觉,起来后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又赶去旺记吃了早餐,然后在尤斯顿上了火车,直奔监狱而去。

坐了大约两个小时火车,便到了监狱所在地。那监狱建在一座山丘上,远远望去,芳草萋萋,绿树环绕,犹如一个幽静的大庄园。我进门报了到,顺顺当当办了手续,接着就洗澡更衣,然后被领进我的监房。

在此之前,我对英国监狱的情况一无所知。虽然听说这里很讲人道,但我也只是以为所谓人道,大约就是吃饱饭不挨打不上老虎凳不灌辣椒水而已。进来后才知道,作为中国人,我对于人道主义的想象力真是太有限了!英国监狱,我要不是这么亲自来蹲一下,人家怎么跟我说我也不会相信。岂止是没有老虎凳不灌辣椒水,岂止是而已!

先说住处,监房四壁雪白,窗明几净,两张席梦思床各靠一边,床上的被褥是新换的。每人一张小桌,一个台灯,中央暖气,吊扇吹风(英国夏季凉爽,不用空调),洗漱池厕所也在屋内。这条件比我在伦敦每周35英镑租住的印巴人小屋好多了,也是我老家黑龙江那边大多数县级招待所没法比的。

再说伙食,早餐是麦片、香肠、鸡蛋、面包、牛奶,随便吃喝,尽兴而止。午餐和晚餐都是三道的正餐。头天看守会恭恭敬敬地送上菜单,让你自选。你要是回民,给你清真灶,你要是素食者,给你单做素食,你要是什么都不是就是嘴馋,也可以编个理由提出来,狱方尽量满足你。我的室友彼得(Peter)看我每天跟他点一样的餐就说我傻。我问为什么?他说两周前出狱的那个叫Zhou的中国人,不喜欢西餐,狱方就天天为他到外面去叫中餐馆外卖来给他吃!

蹲监狱是要按时作息的,那么每天起来干什么呢?第一,你可以选择学习。监狱里有英文、电脑、商业、秘书、旅游等多种课程,全部请外面院校的专业教师来授课。授课之外,你还可以自习,有图书馆、阅览室,安静舒适。第二,不想念书也行,你可以选择劳动。简单劳动上手就成,复杂劳动先给你培训。你劳动给你报酬,培训也给你报酬。当然低于监狱外工资,但是你要想到,你在监狱里吃住学习等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你光挣钱,而不用交一分钱!

第三,学习和劳动之余,监狱里有良好的健身房。在北京有时去长城饭店的健身房,感觉很高级。这儿的健身房同长城饭店一个档次,而且是免费的!Peter在这里已经住了半年了,在健身房里练得身上肌肉跟健美运动员差不多了。我每天跟着Peter一起练,一个月下来,也很有点儿模样了。

犯人们住在这儿跟住在自己家里差不多,甚至于更好。在这里,你不用干任何家务活儿,不用做饭,不用洗碗,不用吸尘,不用洗衣等等,整个儿一个全身心大休养,大甩手掌柜。而看守们呢,一个个都很客气,只要你不找他们麻烦,他们绝不给你找麻烦。我隔壁那个黑人约翰(John),没事儿就把录音机开得山响,还敞着门,整个楼道都能听见。看守也只是轻轻走过去,轻轻说一声“请不要影响别人”,再把门轻轻关上。可是John不知好歹,嘴里老是骂骂咧咧。看守并不回嘴,只是笑笑,耸耸肩,一走了之。在英国监狱里,如果看守对犯人态度不好,不耐烦或者大声训斥,会被犯人投诉的。被投诉的看守一经查实就会被炒鱿鱼。看守属于高薪公务员,所以一定要对犯人好才能保住这份工资。

我跟同屋的Peter很快成了好朋友。他为人很爽气,而且大大咧咧的。我问他怎么进来的,他说是因为抢了一个邮局。“泰勒(Taylor)是个王八蛋!”他告诉我,本来拿了钱应该马上走,可是泰勒那个王八蛋看上了那个被吓坏了的趴在地上的邮局小妞,他把那个小妞翻过来在人家身上乱摸一气,结果后来那个小妞在警察局把他指认出来了。“王八蛋!”Peter骂道。就为这,他和泰勒都被判了两年徒刑,现在刚过去半年,还有一年半。

“你倒不错,”Peter 对我说:“一个月就可以出去了。”

我安慰他说不要紧,一年半也会很快过去的,再说这儿条件那么好生活不错。

“不!”他直摇头,“在这里不能玩女人!”说着他给我看刚写好的给女友的信,然后又给我看女友给他的信,有三四封,字迹潦草,我基本上读不懂什么意思,能确认的也只是上面大体上写的全是“性”和“做爱”之类的语句。

坦率地讲,这一个月在监狱里过得很愉快。我来英国好几年了,一直忙于打工,没正经念过一天书。也就是在监狱里我才踏踏实实地上了一个月英语课,再加上下午图书馆自习,晚上再跟Peter聊天,英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在外面时,尽管伦敦到处是体育中心,可是我很少有时间光顾,加上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够,整个生活没有规律,身体可谓每况愈下。可是在监狱里这一个月,伙食充足营养好,睡眠充分,作息规律,又在健身房锻炼身体,再加上不用为房租、买菜、交通等各种烦心事困扰,体重一下子增加了八公斤,而且精力充沛,脸上也恢复了出国前的红润血色。反正我在狱外也没有女朋友,因此也用不着像Peter那样为不能做爱而抱怨。

说真的,Peter的抱怨,是英国监狱里唯一可抱怨之处。否则,英国的监狱跟天堂也就差不了多少了。

(本文摘自伦敦《天下华人》杂志1995年第11期)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899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