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杜光:从追求、蒙难到觉醒、奋起——在“谢韬先生生平和思想追思会”上的发言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一起追思谢韬同志的生平和思想。

在朱厚泽同志去世不过一百多天后,谢韬同志又离开了我们。这不仅是我们大家的不幸和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和悲哀。

从“一二九”时代到解放战争时期,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为了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背井离乡,弃家出走,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他们的一生,被杨继绳概括为“两头真”。谢韬就是“两头真”中的佼佼者。

回顾谢韬老的生命历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追求、蒙难、觉醒、奋起。所谓“两头真”,就体现在他的追求和觉醒这两头里。他真诚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真诚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他一旦认定了共产党所张扬的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最好前景后,他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个阵营,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他对真理和理想的热烈追求,并没有获得共产党的理解和赏识,相反,却被当做人民的敌人,投进监牢,蒙难达24年之久。1979年脱离贱民地位后,他一方面以重获新生的心态积极工作,同时也在解放思想的洪流中回顾、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痛苦的,但1989年的街头枪声加快了他的觉醒。1990年离休后,他冷静地观察着,思考着,逐渐由觉醒而奋起,再次为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而奉献自己的余生。

谢韬老的这“八字生命历程”,实际上也是所有“两头真”老人的共同经历,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罢了。他们晚年返璞归真,怀着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传播他们通过对几十年的磨难与历练的痛苦思考才获得的体验和真理,苦口婆心,奋不顾身。同其他“两头真”的老人一样,谢韬老在进入新世纪后,思考不断深入,思想日益精湛。他2006年为辛子陵的《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撰写了题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序言时,已经有85岁高龄了,这篇序言2007年又以《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为题,发表在当年的《炎黄春秋》第2期上,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中筠女士最近在一篇文章里指出:“中国需要再启蒙”,“启蒙就是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理。”包括谢韬在内的“两头真”老人们,正是运用理性之光,严格地审视自己、解剖自己,才能从传统观念的蒙昧里解脱出来,进入第二度的真诚岁月。他们是自我启蒙的先行者,也是启蒙运动的积极力量。谢韬老呼求在中国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自我启蒙和推进社会启蒙的典型。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甚至在监狱里,还被指定向同牢的战犯讲授马克思主义。而他所执教的马克思主义,却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已经放弃,而且被列宁斯大林加以歪曲了的理论。这个被异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给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正是通过对这些灾难的反思和自我拷问,并且参照了北欧诸国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经验,谢韬老才得以超脱传统理论思想的蒙昧主义,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倡而为第二国际所继承、为北欧诸国所实践的民主社会主义。他的这个自我启蒙的成果一旦公之于众,就发挥了相当大的启蒙作用,帮助许多被传统思想观念所困惑的人,摆脱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束缚,重新认识中国的现实,重新思考中国的未来。当然,他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之处,它的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传统理论思想的枷锁,为社会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因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意义。令人惋惜的是,谢韬老在他可以为启蒙运动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离开了我们,这使我们更加感到责任的沉重。这个责任就是在继续自我启蒙的同时,推进社会的启蒙运动。既要启在野民众之蒙,也要启当朝官吏之蒙,促使他们谛听理性和良知的呼声,理智地审视周围的世界,建立起健全的理念。

理性、理智、理念,是启蒙运动的目标和本质所在,也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必要条件。这个似乎是十分玄妙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社会需要发展,需要进步,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因为我们赤条条地来到世界上,衣食住行,一切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都仰赖社会的供给。我们对社会的回报,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取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如果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回报,都能超过从社会得到的供给,社会就会发展,会进步;相反,如果每个人对社会的回报都少于从社会获得的供给,社会就会停滞、倒退。所以,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着反馈社会、作出贡献的责任。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构成人们获得理性、理智、理念的思想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运动就是多角度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学术的,文学的,艺术的,网络的,报刊的,影视的,音乐的,美术的,等等,等等,向公众展示和传播这个平凡的真理。

谢韬老走了,我们将继承他的事业,为争取自由民主,为推进新的启蒙运动,作出更大的努力。这是对谢老的最好的追思和纪念。

(说明:这个追思会是《往事微痕》编辑组在2010年9月3日上午举行的,出席追思会的有李普、郭道晖、白祖诚、辛子陵、陶世龙、姚监复、萧默、郑海天、程乃欣、铁流、尹惠、王建勋、韩三洲、张耀杰、黄大地、马文都、赵明达、博绳武、燕遯符、纪增善、李家骙、杜光和谢韬老的女儿谢小玲、谢小庆等四十余人)

2010年9月3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